中国开始监管公民的信用评分

© REUTERS / ALY SONGAnt Group
Ant Group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4.09.2021
关注
多年来,中国科技公司一直把数据当作主要资产,并依靠数据扩展业务。现在,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自己将监管数据。这不意味着科技公司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只是今后它们将不得不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安全问题。

中国国有企业将获得蚂蚁集团评分业务的控股权。据路透社(Reuters)报道,浙江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Zhejiang Tourism Investment Group Co Ltd,简称浙旅集团)和其它一些国有企业将在新合资企业中获得总计超过45%的股份,而蚂蚁集团将拥有不到35%的股份。这样,国家将监管阿里巴巴10亿用户的数据流通,公司在此基础上评估客户的偿付能力,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

中国此前已经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根据这部法律,数据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一起被视为国家财富和生产要素。根据这部法律,公司有义务首先确保数据安全,尊重隐私。它规定了公司为其业务需要而可能收集的数据的规模和性质。最后,数据的存储在中国境内有严格规定。在需要进行跨境数据交换的情况下,应与相关监管部门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开始收紧对共享经济的监管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31.08.2021
中国开始收紧对共享经济的监管
长期以来,数据的流通不怎么受到中国法律的监管。一方面,这有助于科技公司快速发展,数据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资产。正是大量数据帮助阿里巴巴(Alibaba )和腾讯(Tencent)等中国公司向以前被银行回避的借款人提供了创新金融产品,并确保了相当准确的风险评估。这些数据帮助电子市场更好地定位广告并确定对特定商品的需求。这些数据帮助发展了整个共享层。这份列表可以持续很久。

问题是科技巨头并不总是适当使用数据。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企业利用大数据评估客户偿付能力,有时甚至为相同产品或服务向客户推出不同的价格。对于向第三方出售数据的案例,我们能说些什么,结果必定是最终消费者(final consumer)因此遭受损失。最后,在中国与一系列国家进行科技对抗的现阶段,数据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因为成功的许多其它组成部分——先进的基础科技、优秀的熟练人才——都掌握在西方的手中。

北京认识到数据正在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因此,需要监管数据的流通。否则,如果使用不当,人们的安全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说。

“在我国正式出台《数据安全法》之前,网络数据的传输通常都比较隐秘。蚂蚁金服作为一家有外资控股的企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掌握了中国消费者的信息,不仅包括消费信息,也包括芝麻信用评分、收入情况、学历水平等等。特别是随着企业在领域逐渐占据支配和垄断地位,加强对这些信息数据的监管无疑是势在必行。虽然蚂蚁金服重组事情尚未有官方通知,真实情况未知。但是仅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若是这些数据遭到泄露,被他国所获得,对整个国家经济产业的利益将是巨大的危害。所以我认为监管是非常有必须要的”。

中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7.08.2021
中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监管评分业务的意图是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步骤,因为评分是基于大量数据的,而形成此类系统的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有时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评分系统(Alibaba Sesame Credit)如此受欢迎,以至于许多外国媒体甚至将其与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芝麻信用更像是提高蚂蚁集团客户忠诚度的工具。几年前,国有评分机构百行征信(Baihang Credit Scoring)成立,蚂蚁金服等其它一些科技公司持有少数股权。

无疑,私营创新和科技是进步的重要引擎,北京并不打算将私营企业抛在一边。正因如此,在百行征信的情况下,民营科技公司现在也将持有这些企业的股份。刘德良解释说,国家参与对于确保安全和评分系统真正为全社会服务来说是必要的。

刘德良说:“实际上监管的方式有很多种。从法律角度来看,有国家出台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但是在操作层面有时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可能并不能够真正完全保障数据的安全,毕竟网络数据传输通常具有隐蔽性。而对于那些掌握国家民生重大数据的企业,若是由外资大量控股,显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给未来国家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国家介入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像我们之前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也可以规定哪些领域允许外商投资,哪些需要限制。包括在关键的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加强涉及网络安全基建项目的监管,我认为也很重要”。

中国对科技巨头加大监管力度并未吓倒外国投资者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4.08.2021
中国对科技巨头加大监管力度并未吓倒外国投资者
对于蚂蚁集团来说,这多半是相当正面的事态发展方式。该公司去年秋季没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遭遇诸多监管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业务不符合确保金融稳定和用户数据安全的要求。因此,这家从事移动支付、小额贷款和评分的公司被建议拆分业务:使其金融部分符合金融控股集团的标准和规范,其它部分相应受到专门的监管。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参与新的评分合资企业被投资者视为蚂蚁集团已经吸取教训并正在整改的指标。

据路透社报道,现在该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前景再次显现。当然,由于新的监管规范,未必值得期待公司像最初计划那样筹集370亿美元。尽管如此,分析师相信蚂蚁集团至少赢得上述数额的一半。显然,蚂蚁集团及其母公司阿里巴巴都在努力“改过”而不是烦扰监管机构。阿里巴巴近日宣布,将捐赠155亿美元助力共同富裕——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在8月宣布的纲领性目标。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代表也在努力见风使舵。美团(Meituan)、腾讯(Tencent)等许多其它科技巨头此前都宣布准备捐赠大笔款项促进共同富裕。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