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或将允许零售加密货币资产交易

据路透社报道,香港正朝着将加密货币资产零售交易合法化迈出第一步。
Sputnik
文章指出,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正在制定一项特别管理制度,允许 ETF 将加密货币资产纳入其投资组合。然而为此需要制定综合性措施来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一个试验步骤,计划纳入芝加哥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比特币和以太坊期货。目前在香港,只有投资组合至少为 100 万美元的机构投资者才允许进行加密资产交易。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将对立法进行相应的修订,以便散户投资者也可以进行加密货币资产的交易。路透社的文章指出,其他司法管辖区正在收紧加密货币监管。在中国大陆原则上禁止去中心化数字金融资产。新加坡将收紧散户投资者的加密货币制度。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政府正努力向全球市场展示香港已准备好与时俱进,与全球加密货币行业一起发展金融科技。香港政府还承诺负责审查代币所有权,并确定所谓智能合约的法律地位。路透社的文章最后写道,这样一来,将可以启动与房地产挂钩的代币交易。
中国为什么没有成长为金融超级大国?
美国对向中国出口微芯片公司的制裁可能会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但这些措施只能进一步升级两国间的科技战争,美国CNN 写道。文章作者称,目前的限制措施是空前的:美国不仅禁止供应芯片,还禁止出口生产技术。此外,不仅个别中国公司被列入黑名单,整个半导体行业也被列入黑名单。鉴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没有美国技术,中国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购买外国芯片,甚至可以发展自己的先进微电子技术。但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对失去中国市场将是非常敏感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去年购买了价值 4140 亿美元的芯片,占中国进口总额的 16%。根据荷兰光刻设备制造商ASML的计算结果,美国新的出口限制将影响该公司近40%的在华销售额。要知道,中国占ASML所有销售额的15%以上。而美国林氏研究预测,由于对华销售的限制,该公司的年收入将在 2023 年减少 20 亿,为 25 亿美元。暂时北京尚未对美国的制裁做出任何有分量的回应。然而,由于华盛顿希望将半导体生产迁回美国境内,中国可能会对美供应的那些美国无法自行获得的组件实施报复性制裁。例如,稀土金属。中国在稀土开采和加工方面几乎占据垄断地位。每一轮新的制裁都可能引发反噬。CNN预测,美中间的科技战有可能升级到一个新的水平。
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策略难以成功
美国来说,新的科技对抗首先在于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彭博社援引自己的消息来源称,华盛顿正试图说服欧盟加入对中国的科技制裁行列。欧美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华盛顿已经宣称,遏制俄罗斯军工联合体和经济发展的出口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中国。不过布鲁塞尔对在与中国对抗中重拾反俄制裁的主意持怀疑态度。或许欧盟会同意专门针对向中国供应军用产品采取专门的限制。 12月初将举行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应在会议上制定出新的科技发展措施。据彭博社报道,该委员会的一些成员担心其议程会带有反华偏见,美国将坚持对与中国对抗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而不是只专注于具有建设性的问题,例如联合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使用环保交通工具等。然而,美国的一些单边行动让欧洲伙伴开始思考华盛顿的政策是否符合欧洲利益。例如,美国最近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美国政府提供大量补贴以支持美国的绿色技术,这在欧洲被视为对欧盟和其他国家的歧视,彭博社的文章写道。
美国在与中国的半导体对抗中能否达到目的?
空荡荡的日本村庄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英国《金融时报》最近以如此醒目的标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称,根据预测,明年日本将有大约 1100 万套空置房屋。到2038 年日本大约三分之一的住房存量将空置。根据野村研究的一项研究,日本经济并未真正从 1980 年代的房地产泡沫中完全恢复。经济增长放缓、通货紧缩、市场扭曲——日本从未从这一切中恢复过来,尽管泡沫在几十年前就破灭了。在许多方面,问题的恶化与日本政府对人口问题的漠视有关。人口不断老龄化和萎缩,他们甚至不敢考虑之后的住房存量减少。相反,政府一味增加建设以维持GDP增长。例如,虽然空置房屋的数量预计到 2038 年将翻一番,但届时还要再建 800 万套新房屋。现在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不要重蹈日本覆辙。中国已经有足够的住房存量来满足人口未来的住房需求。但中国经济仍然严重依赖建筑业,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目前与上世纪90 年代的日本处于相同状态。当时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失去动力。如果看看日本的过去,人口每增加 1%,房地产价格就会上涨5%。然而一旦人口减少,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正在消退,但它并没有像日本那样立即破灭。因为中国经济可能有其固有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与 1990 年代决策的日本决策者相比,北京的决策者们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和犯错的权利。英国《金融时报》最后指出,重要的是,中国得以利用自己的优势。
俄罗斯卫星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