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utniknews.cn/20240823/1061130128.html
“双减”之后,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双减”之后,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8月初发布的关于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和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主题。文件确定了主要优先方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学校教育的任务及其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2024年8月23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08-23T19:12+0800
2024-08-23T19:12+0800
2024-08-23T19:12+0800
评论
中国
教育
政策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1955/99/1019559903_0:0:2000:1125_1920x0_80_0_0_4c61ed66d627981d03cc5317d73010f8.jpg
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旨在创建更加稳定和灵活的经济,能够适应消费者偏好和期望的变化。文件指出在传统增长点的有效性逐渐减弱之际,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重要性。此外,文件还提到增加教育服务供给、提高教育服务质量。这在中国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放弃三年前推出的“双减”政策的争论,该政策大大遏制了中国的教培市场,旨在减少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程方平教授认为,此前采取的这一措施是在需要改变方针的情况下采取的。如今教育体系正在经历一个新的适应期:子女教育支出已成为中国家庭平均预算的重大负担。据中国青年网报道,从学前三年到大学本科毕业,一个家庭的教育支出是23.3万元左右。近十年来,不少家长和老师指出,考大学、找工作时的激烈竞争,让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变成了艰苦的竞赛和一场又一场的考试。然而,教育的终极意义是由教育系统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应该具备何种技能来决定的。对于先于有针对性地发展专业能力的初始教育阶段尤其如此。尽管教育是服务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需要国家、服务提供者及其消费者的特殊对待。这一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所有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额外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昂的教育成本经常被家庭视为影响他们决定生育二胎和三胎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始终致力于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发展高科技经济领域,发展新的生产力,扩大内需,力争在未来十年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https://sputniknews.cn/20240705/1060263573.html
https://sputniknews.cn/20240607/1059620610.html
https://sputniknews.cn/20211217/1035001756.html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4
叶甫盖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839f3cb49da165226ab8b273592c1338.jpg
叶甫盖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839f3cb49da165226ab8b273592c1338.jpg
新闻
cn_C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1955/99/1019559903_23:0:2000:1483_1920x0_80_0_0_e682f5fce312c9eb15145b682718ec9d.jpg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叶甫盖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839f3cb49da165226ab8b273592c1338.jpg
评论, 中国, 教育, 政策
“双减”之后,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8月初发布的关于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和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主题。文件确定了主要优先方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学校教育的任务及其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旨在创建更加稳定和灵活的经济,能够适应消费者偏好和期望的变化。文件指出在传统增长点的有效性逐渐减弱之际,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重要性。
此外,文件还提到增加教育服务供给、提高教育服务质量。这在中国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放弃三年前推出的“双减”政策的争论,该政策大大遏制了中国的教培市场,旨在减少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程方平教授认为,此前采取的这一措施是在需要改变方针的情况下采取的。如今教育体系正在经历一个新的适应期:
“前些年出台的‘双减’政策在当时的环境下具有一定合理性,因为校外教育培训已经引起了极大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几乎被社会培训所替代,课时费更是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明显造成了教育恐慌的趋势。但是‘双减’政策后,由于学校教育本身的不足和缺陷,使得民众的一些教育需求无法被满足。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地区随后公布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允许一些机构展开适当的培训业务。”
子女教育支出已成为中国家庭平均预算的重大负担。据中国青年网报道,从学前三年到大学本科毕业,一个家庭的教育支出是23.3万元左右。近十年来,不少家长和老师指出,考大学、找工作时的激烈竞争,让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变成了艰苦的竞赛和一场又一场的考试。然而,教育的终极意义是由教育系统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应该具备何种技能来决定的。对于先于有针对性地发展专业能力的初始教育阶段尤其如此。
程方平说:“就’减负‘问题而言,我个人认为有必要明确哪些‘负担’需要被减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比如在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身心水平方面需要一定的力度,也就是说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负担,但是在无效的反复练习和题海战术问题上,类似一个生字抄五十遍这种负担,则是在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定要减去的。对此监督部门、研究部门和决策部门应该及时将问题反映出来,让决策者和消费者都能够更加理智、从容地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社会舆论也需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的首要目的是学会生存,这也是公民的基本能力,因为教育是面向所有国民的,不是只针对少数尖子生。如果这些关于教育的基本问题能够梳理清楚,那么很多事情就变得很好解决。从这些角度来看,‘双减’政策出台后近年来当局做出的一些尝试和局部反复,可能都是在为这样的调整做准备。”
尽管教育是服务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需要国家、服务提供者及其消费者的特殊对待。这一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所有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
程方平说:“当然,这种反复不能是简单的反复,比如关于校外培训机构要有相应的法规细则、监督制度,群众意见和监管部门也都要及时跟上。毕竟教育消费有别于其他消费,其副作用是深层的。对于培训资质是否合法、培训体系是否科学、机构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等,都需要进行督导和监察,同时也可以将部分监督权交给消费者。总体来看,我认为需要严肃看待教培行业,针对行业的问题出台法规、建立良好的监管和扶持机制,而不仅是说为了解决就业或拉动居民消费,如此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促进行业长远的良性发展。”
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额外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昂的教育成本经常被家庭视为影响他们决定生育二胎和三胎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始终致力于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发展高科技经济领域,发展新的生产力,扩大内需,力争在未来十年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