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争夺贸易盟国

© AP Photo / Ahn Young-joon美中两国争夺贸易盟国
美中两国争夺贸易盟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打算与日本和印度签订贸易协议。协议将是局部性的,首先旨在履行当初的总统竞选承诺。此外,潜在协议可能被视为是美中贸易谈判中的额外筹码。

从一方面来说,特朗普素来不喜多边贸易倡议,认为多边贸易协议只会让成员国占美国的便宜。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立刻宣布,美国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前他还对存在几乎四分之一世纪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表示不满,最终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CA)来取代上述协定。特朗普还中断了与欧盟关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谈判。

专家:中美贸易战将长期化 谁也不想甘拜下风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专家:中美贸易战将长期化 谁也不想甘拜下风

美国当前的政策明显旨在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英美两国在英国脱欧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也在考虑之中。《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指出,特朗普现在正在致力于与日本和印度签订双边协议。

按照白宫本周发布的声明,特朗普政府已经与日本就关税壁垒达成初步贸易协议,最终文件将在未来几星期内签订。

日本经济新闻(Nihon Keizai Shimbun)指出,协议规定日本下调或完全取消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牛肉、猪肉、小麦和葡萄酒。特朗普试图通过此举消除因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而使农场主失去在亚太市场竞争优势的负面后果。在与中国开打贸易战的条件下,美国农场主失去了主要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差不多比任何群体受到的打击都大,但他们却是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基本盘,因此特朗普目前竭尽全力试图推进双边协议,为美国农产品销往外国市场减少准入条件。《纽约时报》指出,日本希望美国以取消对日本机电产品的关税,以及特朗普不对日本汽车征收关税的书面保证书来换取这一点。

美国也试图与印度达成协议。按照白宫的声明,特朗普拟在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9月22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会见印裔美国人时与他会晤;《纽约时报》援引接近美印谈判的消息人士的话指出,潜在交易可能包括印度下调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印度对美国进口电子产品实施最高20%但不超过5000卢比(约合70美元)的关税限制。但作为交换,印度可能要求美国重新给予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框架下的优惠待遇。普惠制规定美国可免关税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种类。此前,此前特朗普取消了印度在普惠制下的优惠待遇。当时,特朗普对自己决定的解释是印度在为美国提供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方面没能说服美国。

鲁东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徐昱东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所提出的双边协定只能在短期成效斐然。但最终美国押注双边贸易协定未必被站得住脚,华盛顿仍然不得不重返多边谈判规格上来。

«多边框架下的协议肯定要考虑各方利益,否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其次,美国的双边协议只是短期内的手段。背后逻辑是,美国或许认为进行多边谈判会比较困难,因为在多边框架下大部分国家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就高水平的贸易协议达成一致。那么美国为了更好地推动多边谈判,实际上是在采取了一个迂回的方式,即先进行双边谈判,根据对方情况施加高压,在这种情况下双边协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会高于多边框架下达成的协议,这样各个击破。当美国逐一达成双边谈判后,再进行整合,促成多边谈判。虽然短期来看,美国的双边谈判咄咄逼人,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美国仍然会回到多边框架下的谈判桌前,以便形成一个高标准的多边贸易投资协议»。

中国商务部否认中方提出不包括印度等国的RCEP谈判方案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商务部否认中方提出不包括印度等国的RCEP谈判方案
中国试图利用形势,填补在美国退出多边贸易协议后留下的真空。除了实施本国提出的全球性贸易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外,中国还积极参与构建地区贸易协议。比如,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与东盟国家曼谷磋商后,各方指出在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时的进步,商定在今年年底前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

印度延缓了协议的签订,因为印度担忧在贸易自由化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订后,中国商品将大量涌入。但除此之外,中国还在开展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谈判。专家们指出,如果协议达成,那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的谈判将进行得轻松得多,也高效得多。与此同时,在美国抵御《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的同时,中国却在加强"16+1"合作机制,也就是中国与中东欧的经贸和投资合作。

徐昱东指出,美国所提出的替代性双边合作机制首先有利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市场来说,重要的是多边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所有参与方的利益都得到考虑。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各国市场的发展水平截然不同。但考虑到世界贸易关系越来越具有多边性,这种协定最终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