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初召开的政协和人大“两会”后,可能公布2022年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在GDP增长的百分比方面,它可能不是某个严格设定的目标。不排除中国当局只是宣布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的可接受范围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地方当局发布的区域经济增长目标,某些信号已经出现。广东省和北京市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是5%或5.5%。考虑到上述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可以预期全国GDP增长多半在这个范围之内。
中国央行早些时候发布了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表明,2025年前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潜力在5%-5.7%之间。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线会议开始前的视频信息中指出,中国经济很可能早在2022年就恢复增长潜力。然而,易纲提到不稳定的国内外条件是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威胁。他强调,今年不得不积极采取逆周期措施,旨在稳定和刺激最易受到制约因素和“薄弱经济联系”负面影响的重点行业发展。
2020年底,中国是G20中唯一一个经济增长的国家。受低基数效应的影响,第二年,即2021年,中国在GDP增长方面更加成功。然而,现在中国面临着许多诸多挑战。外部困难在于世界疫情形势不稳定,有鉴于此,中方仍像过去一样限制对外联系、贸易往来和国际货物运输,以防止疫情在国内蔓延。此外,出境游和入境旅受到限制,服务业因此受创。最后,中美经贸对抗也在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角色。
在阻碍增长的内部因素中,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家庭和企业预期疲软,抑制了消费和投资。1月份制造业和消费部门的通胀放缓幅度远超预期,这可能表明需求下降。这种负面背景也包括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在中国最大开发商恒大(Evergrande)爆出问题的背景下,在填补地方政府预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这一部门的投资活跃度继续下降。
中国央行去年采取了刺激经济措施——多次下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有助于释放更多流动性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2022年1月,中国在过去两年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一些分析师把中国央行的最新声明视为是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和降低利率的信号。
中国确实需要确保足够的市场流动性。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降低利率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考虑到需要创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目前是较好的降息窗口期。但是降息的效果相对较小,我认为增加货币发行量是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另外,首要政策是尽快解决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生产性和创新性企业流动性困境的问题,恢复消费者和中间品市场以及生产性领域投资者的未来预期。而货币发行是稳预期的最好方法。另外,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联网共享经济和数字智能智慧经济的大爆发是突破中国经济增长瓶颈的有效方式,不过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不大能看到成果”。
不该期待利率大幅下降,还因为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资本外流的风险。过去两年,中国成为积极投资中国证券的投资者的“宁静避风港”,这些人力争利用美国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利差赚钱。这种利差缩小得越多,外国投资者就越有可能开始撤回资金并返回西方市场。
早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当局就明确2022年将以确保GDP稳定增长为标志。这意味着将在货币政策监管方面以及对经济和商业其它领域的监管方面努力避免激烈操作。归根结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与支持商业活跃度直接相关,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商业活跃度,因为中小企业占全国GDP增长的60%左右,占城市创造的就业岗位的80%。因此,中国央行可能局限于采取针对商业活跃度的对点货币刺激措施。超高的GDP增长率对中国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确保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大多专家一致认为,只要中国的GDP增速不降到5%以下,对下一个五年计划来说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