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也表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增长33.8%。如果说分析师在去年年底之前对消费复苏的前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还持怀疑态度的话,那么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而且事实证明它比专家预测的还要高。与危机前的2019年前两个月相比,零售业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这虽比分析师的预期低5%,但与去年相比进步还是非常明显——整个2020年民营部门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1%。出口部门也很活跃。 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32.2%。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令人乐观的出口数据既与其他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有关,也应归功于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危机中的快速复苏。
“我认为,抗危机能力中国是最强的,因为中国有超大市场,船大就有内需。去年国际贸易投资大幅下降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国内和国际供求相对都是平衡的。如果没有超大市场,外资就不太会进入,然而我们去年外资进入是超预期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42%,而中国是增长6%。我们所说的安全感就是中国在疫情背景下依然可以投资,再加上我们历史性的开放市场和创造的营商环境,我认为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内需的主要问题就是稳定人心。虽然疫情引发了大众担忧,但是我们控制的效果不错,故而出现了相对投资,并且在下半年需求也开始有所恢复。我想韧性就在于中国有自己的经济规模、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
去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刺激措施。但与某些发达国家采取的刺激措施相比,这些措施要温和得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总共提供的支持经济的刺激措施相当于本国GDP的6%。相比之下,美国的刺激措施约占美国经济的19%。不过中国的刺激政策确实有一定的副作用。经济中的债务规模增长了24%,是自2009年上一次危机以来的最大增幅,并已达到GDP的270%。由于债务负担的迅速增长带来了经济和金融体系失衡以及不稳定的威胁,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努力降低杠杆率。因此今天当中国经济开始逐渐恢复正常,中国政府也就开始逐步取消激励措施。
当然,美国拥有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因此它打开印钞机就能支持其自身经济。仅在2020年就印刷了所有流通中的美元的五分之一。 3月初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对美国的这一政策表示过担忧。他指出,这会造成资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危险。考虑到美国经济的规模,如果出现不利的情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可能或将受到打击。
尽管如此,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要首先防止其自身市场中出现此类泡沫。为此需要减缓刺激措施。陈凤英专家认为,这应该逐步进行,以避免经济放缓和投资者中出现恐慌。陈凤英专家说:
“最大的风险是宏观政策的调整,即不急转弯。因为政策的急转弯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预期反应,包括投资、股市和其他方面。同时我们也面临国际放水这一外部风险,因为这种方式也是超预期的。 美联储再出1.9万亿救市对中国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来看都不太好,毕竟全球通货膨胀又决定了宏观政策的难以决策。宏观政策相对宽松,通货膨胀就会出来;宏观政策收紧过早,股市又有可能出现问题,包括房地产。所以我认为今年最关键的就是宏观政策的把控,究竟政策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挑战。”
目前来自中国的这些乐观统计数据给全球市场带来了活力。例如,布伦特基准价达到每桶71美元。市场预计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增加,因为其经济复苏速度超过了此前的预期。今年1月至2月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17%,达到每天1330万桶。国内航空运输量也在增长,2月份客运量增加到2390万人次。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中国可能处于世界后疫情复苏的前列。尽管中国政府为今年的经济增长设定了不高的目标——至少为6%,但专家们一致认为,2021年中国GDP将增长8%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