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路透社曾报道称,中国政府似乎已向国企下达指示,暂停购买美国农产品,原因是华盛顿反华言论激增。中国通过《香港国家安全法》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华盛顿将终止中国特别行政区的特别关税和签证制度。因此许多媒体都认为,暂停购买美国农产品是中方对美方行动的可能回应。
在言辞层面上,中国的确没有对美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几个国家围绕香港的声明表现出客气。中国外交部反复强调,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不是有约束力的文件,1997年中国获得了对特别行政区的完全主权,因此,其他任何国家抗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的任何尝试都是对中国内政的直接干预。
然而,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外交官围绕香港的“争吵”并没有影响中国根据今年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履行自己义务的承诺。据彭博社报道,6月中国公司从美国购买了至少10批大豆。在今年头四个月中国购买了价值46.5亿美元的农产品,尽管按原计划,2020年全年中国应购买价值365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但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中国将无法履行今年的义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也对能按计划实施今年第一阶段协议的所有参数表示怀疑。但她同时表示,不可抗力因素在这里起了一定的作用:不仅中国,美国也不能满足所有交易条件。
陈凤英专家说:“我认为,中美双方都不大可能完全履行条款。新冠疫情是一方面,运输中断又是一个事实,再加上生产停止,可以说双方都很困难。至于未来如何解决,可能就是美国大选之后的事情了。我想下一步双方无疑会再进行协商,不过即使中国能够足额购买,美国也不一定能够完全供应,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国每年都大量进口大豆,这是本身需求所在。但是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我认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完全执行的可能性较小,毕竟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不过大豆一直是我国必需进口的农产品,那么我想中美贸易实际上也一直在进行中,没有中断。”
根据在一月份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中国保证在两年内与2017年相比增加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进口,而美国又取消了许多关税。根据协议条款,应当根据第一阶段协议的实施方式,就“第二阶段”进行谈判。上个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表示,该协议对特朗普不再那么重要,而谈判的继续取决于中国能否准确履行其承诺。
中国是第一个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的国家。疫情给中国的经济和许多行业造成严重破坏。然而,中国依然没有借不可抗力因素作为修改协议条款的理由,尽管两国在一月份签署的协议提供了这种可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届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将竭尽全力贯彻执行“第一阶段”协议。到目前为止,统计数字证实了这一点。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对华玉米和猪肉销售量增长约7倍,而棉花出口则是2017年水平的三倍。同期对华大豆出口增长约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