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首艘核潜艇的凯旋和悲剧

独特的结构和装备、首航北极、永久停靠在码头上——60年前的1959年1月17日,苏联海军接收“列宁共青团员”号核潜艇进行试运行。请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文章中了解这艘曾经奠定苏联核潜艇基础的核潜艇的曲折命运。
Sputnik

追赶与超越
二战时期的潜艇可以在水下呆几个小时,然后不得不经常浮出水面补充空气储备,并为电瓶充电。战后需要带有能够确保多日自主航行的动力装置的潜艇。到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已经掌握了核能,但当时无人知道核反应堆在极端战斗条件下的表现。带有核动力装置的627项目潜艇是1954年奠基的,只有个别高官才了解秘密项目的细节。有大约350家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参加了项目工作。起初想为潜艇装备一个携带核弹头的直径为半米、长度为25米的巨型鱼雷,也就是只把潜艇当作把核弹运送到敌军岸边和摧毁海军基地的工具。后来坚持为核潜艇装备了更常规的武器--携带核弹和非核弹的标准鱼雷。也就是说,最初获得"K-3"称号的潜艇的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首先应该与敌方船舰和潜艇作斗争。

爆破的冰。导弹核舰艇如何在北极行动
1957年夏天,潜艇下水,9月开始系留试验。船体设计的重点是潜航。这个版本的潜艇因其独特的形状而获得了"鲸"的绰号。"K-3"潜艇的速度特性和下潜深度超过"美国人"潜艇。它可在水下以30节的速度急驰,并下潜到300多米深的深度。乘员共有140名水兵,自主航行最长持续时间达到创纪录的两个月。
在下水后几乎立刻启动了两个反应堆。在船上开始多项试验,并改进当时颇具革命性的各种设备。在几年的时间内,研究人员一直对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完善。1959年1月,"K-3"潜艇最终被交付给军方。

冰层厚度有多少米
"列宁共青团员号"核潜艇于1961年进入首次战斗值勤。1962年它在南极冰山下进行了长时间航行。这次航行伴随着极大风险。潜水艇员头上的冰层厚度有时达到20到25米。复杂的冰雪环境使潜艇难以找到能够浮出水面的未冻水面。此外,当时雷达设备的能力也不允许完全可靠地评估船外水中的情况。而且潜艇本身严重"造成放射性环境",潜艇的螺旋推进器制造出极大噪音,由冰层厚度反射回来,为声纳兵们造成问题。

“列宁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指挥官列夫·朱利佐夫和副指挥官阿·希图尔马诺夫在他们插在北极的旗帜旁
水兵们几乎是摸索着前进的,连最小的错误都可能要了成员们的命。但他们完成了任务:1962年7月17日苏联"K-3"核潜艇历史上首次在北极地区航行,乘员们在这里升起了红旗。在航行结束后,苏联元首尼基塔·赫鲁晓夫迎接了"K-3"核潜艇。
在南极凯旋后,"K-3"核潜艇继续进行改进。替换了反应堆,安装了更为现代化的导航综合体,对管理系统和防事故工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在这段时间前,苏联海军已经列装了几艘核动力船,其中包括导弹核动力船。"K-3""列宁共青团员"号核潜艇仍是试验性的,许多技术都是先在这艘核潜艇上研究成熟,随后应用在系列船舰上的。

39名水兵死亡

К-324:“欺负”美国舰队的苏联潜水艇
1967年夏天,"K-3"核潜从地中海返航,由于液压系统泄露,潜艇起火。这起事故发生在北欧海岸50米深处。最初潜艇第一隔舱燃烧起来,这里面有携带核战斗部的鱼雷。鱼雷的爆炸导致了整个挪威海域遭受放射性污染。
起火后,共有39名水兵在几分钟内死亡。幸存者得以密封两个潜艇隔舱,使火灾不至于蔓延到其它地方。但在试图经过通风系统校准压力时,一氧化碳开始继续渗透,中央岗位上的人们开始失去知觉。指挥官下令浮出水面。"K-3"核潜艇是在水面上行驶完通往基地的剩余路程的,当时乘员们降低旗帜,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列宁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后来得到了修复,并继续服役了20年,直到1987年才从苏联海军退役。这艘核潜艇很长时间内都在等待自己的结局:或者废物利用,或者辟为博物馆,以纪念苏联工程师和水兵们的功绩。
迄今仍未确定"列宁共青团员号"核潜艇的部门归属,也没有协商好它的所在地:到底是把它留在北方舰队或者把它转到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