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况下,显然,北京和布拉格对防止叶简明事件后果扩大最感兴趣。中方向伙伴们保证,被调查者将退出股东资本和CEFC领导层。与此同时,中国这家最大私企集团并不是被调查对象。这家企业还将继续运转,其中包括在捷克的业务。这是捷克高层代表团在华信上海总部访问时获得的承诺。捷克总统办公厅主任米纳日、总统顾问马丁·内赫德利(Martin Nejedly)和CEFC驻欧洲副总代表亚拉斯拉夫·特福尔基克专程来访了解情况。
看来,捷克客人对其中国伙伴依然控制局面感到满意。有两大事实可以证明这样的看法。在回答有关华信总裁是否还是总统顾问这一问题时,米洛什·泽曼总统的新闻官伊尔日·奥夫恰切卡说道,"我们正等待整个案件的调查结果。"此外,布拉格城堡官方发言人强调说,"中国公司依然认为,发展捷克项目是其优选方向之一。"作为证据,他指出,中信集团仅是华信欧洲"这家国内外资本雄厚公司"的小股东。而中信集团的持有人是中国。捷克方面通报说,中信集团将拥有华信欧洲公司49%的股份。
国家支持的其它机构也被动员起来,以便为华信集团国际业务没有瑕疵提供保障。比如,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海南华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36.2%的股权。该机构准备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股份。
看来并不偶然,捷克代表团赴上海访问达成的结果之一,是"中捷合作项目及在丝路倡议框架下华信欧洲在捷克项目感兴趣方面的支持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刘英认为,正是对合作的相互兴趣,才使中国和捷克能够弹性地应对非常规状态。
她说:我认为,这一事件不会影响中捷、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合作大局。首先,这仅属于个案,而且是企业中的个人行为,而且此事截止目前尚未调查清楚。中捷及中国中东欧国家"16+1"计划的合作还要进一步加强。第一,捷克是申根签证国家,与周边国家交通便捷,同时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条件优越,位于欧洲中部,紧邻德国、波兰、奥地利。第二,中捷两国合作潜力大,发展空间足。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捷克作为传统的工业国家,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2015年经济增速达5.3%,2016年经济增长为2.6%,财政状况也比较稳健,这在欧盟国家中是非常突出的。而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深,中捷之间的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捷克在汽车及其零配件、机械制造、电气、飞机制造、制药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比较突出,而且工业产品以出口为主。捷克的工业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现在该国也更愿意开拓到中国等亚洲市场。
华信集团拥有J & T Finance Group9.9%的股份。后者设在斯洛伐克,是中欧地区大型投资集团。该集团主要为金融服务、能源领域、不动产、卫生、媒体和体育提供投资。而且,主要是在捷克和斯洛伐克投资。CEFC于去年10月份宣布,计划将在J & T Finance Group集团内的股份增加到50%。可以期待,这将是CEFC在欧洲的最大一笔交易。如果这边交易能够成功,那将是华信已经走出低谷的最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