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中国年轻人为何不愿意走亲戚了?
© AP Photo / Andy Wong这届中国年轻人为何不愿意走亲戚了?
© AP Photo / Andy Wong
关注
评论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亲缘关系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也一直保留着逢年过节走亲戚的习惯。然而,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却开始“断亲”,这是指年轻人“懒于、疏远或不愿意与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研究这一现象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断亲”不意味着割裂亲缘关系,而是城市社会和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的正常社会现象。
近期,有关“断亲”为何越来越普遍的讨论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一些现代人开始断亲”等话题屡次登上微博热搜。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早在五六年前就注意到这一趋势,后来他发表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该研究基于1200份调查样本,结果显示年轻人的年龄越小,他们与亲戚的联系越少。18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几乎可以被视为“基本不与亲戚互动”,而在18至25岁以及26至30岁的“90后”年轻人中,大多数人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年轻人被动“断亲”?
胡小武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年轻人“断亲”是城市社会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产物。他表示:
“首先,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社会结构变化,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演变。这个变化导致传统家族和宗族的血缘和亲缘网络逐渐解体,被家庭性的新社会结构所代替。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亲缘关系内的经济互助和情感价值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关键的时代变革背景。其次,中国自2000年以后开始迈入互联网时代。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们形成了典型的互联网生活方式。他们有许多的闲暇时间,情感需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满足。这使他们更加原子化,对于各种社会交往都表现出一定的惰性,包括亲缘关系。”
胡小武还指出,目前,中国社会“内卷”现象严重,年轻人需要参与各种课内和课外培训,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与父母以及亲缘网络中的兄弟姐妹互动。此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许多孩子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环境中成长,导致其亲缘网络相对较小。亲缘网络中的成员通常都是三代以外的亲戚,在传统文化中,这些关系通常被视为次要的。
北京女孩魏小言的经历跟专家所说的情况十分类似。虽然她与亲戚们保持了不错的关系,并没有类似“断亲”的行为,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由于距离较远、时间不够等因素而疏于与亲戚联系的情况。她把这种情况叫做“被动的断亲”。
她说:“尽管有时候亲戚之间也会发生摩擦,但亲戚之间的关系就像中国俗语所说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也就是说,即使亲戚之间发生争执或不快,通常能够相互包容、理解,并继续相处。但由于过去通讯不太便利,跟有些亲戚相隔很远,因此逐渐疏远。虽然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基本上没有太多交流。”
年轻人主动远离没有边界感的亲戚
在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网友抱怨亲戚干涉自己生活的经历。而在采访中,中国年轻人也告诉卫星通讯社,减少来自亲戚的干扰是当代年轻人选择“断亲”的主要原因之一。胡小武表示,负面的亲缘关系体验加强了年轻人“断亲”的趋势,使他们希望远离传统亲缘网络。
生活在上海的周欣是“断亲”的一员,在过去几年中,她主动减少了与某些喜欢干涉她生活和工作的亲戚的联系。
她说:“他们总是以“为你好”和“经验更丰富”为名来指导我应该如何生活。如果我不听从他们的建议,他们会不断唠叨。一旦我听从他们的建议,他们会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更加强烈地试图控制我的生活。因此,我选择远离这样的亲戚,即使在过年的时候,我也不再与他们保持联系。”
在天津生活的年轻人涂霏认为,“断亲”对于长期独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很普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很可能与家族中其他成员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很容易导致双方在交流中发生不愉快。
她说:“最明显的例子之一便是年轻人不愿意在春节期间回老家拜访亲戚,而其中的原因在网友的评论中也可以窥见一二,包括’被催婚’‘被催育’‘被打听收入、个人生活’等等。”
断亲是“现象”而非“问题”
尽管“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年轻人在“断亲”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主要来自亲戚们,包括父母的指责,认为年轻人的这种行为非常冷漠、自私,还会将这一情况归结到年轻人的社交能力不足,认为他们“不会为人处世”。
周欣曾面临上述压力,她也曾怀疑自己,但当她切身感受到“断亲”之后的生活愈发舒适,她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她表示,这些指责都是亲戚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他们需要责备别人来宽慰自己。
胡小武对于针对年轻人“断亲”行为的指责提出了反驳。他强调,"断亲"并不能说明现代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冷漠。因为这种行为是在互联网时代中普遍存在的,不仅限于年轻人。
他说:“我没有用‘冷漠’这个词来定义年轻人,因为这是一个主观的评价。城市社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冷漠性,这与年轻人并没有直接关系。我更倾向于用‘原子化的个体’来描述年轻人,他们在互联网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社交的动机、需求和技巧都有所减弱,因此不太愿意积极社交或与亲缘网络的亲朋好友保持更多互动。”
胡小武强调,“断亲”是一个“现象”而不是“问题”。首先,“断亲”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割裂亲缘关系或忘却家族。由于缺乏潜在的伤害性,这一现象不能被视为具有学术意义的“社会问题”。其次,随着中国社会不断演变,这些年轻人在成为家长后,对亲缘关系的看法可能会发生质变。随着全面放开二胎、三胎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年轻人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亲缘关系的重要性也可能再次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