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去哪儿了?中国特大城市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再次变得空荡荡

© AP Photo / Andy Wong目前中国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目前中国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4.01.2023
关注
评论
对外国人来说,中国农历新年具有根深蒂固的热闹庆祝的形象,每家每户都有烟花、舞龙、集市和新春游园活动。然而,对于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如果说过去三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旅行都受到限制的话,那么今年一切都变了——中国人再次大规模地返回家乡,在这个除夕夜,空空如也的大城市令人不习惯地安静。对于初来乍到中国并且已经习惯新冠病毒现实的许多外国人来说,当所有人都留在城市没有人离开家时,一年中的主要假日期间空荡荡的街道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
1月21日上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驻北京记者骑着自行车环城而行,想通过相机镜头捕捉首都街头的游园活动和挤满幸福市民的街道。但在骑行经过地坛、王府井、前门、南锣鼓巷、亮马河风情水岸等所有标志性景点后,他惊讶地发现,北京三年来第一次空空如也。在取消新冠限制后,假期大迁徙开始了——所有人再度返乡了。许多人三年来从未离开过北京,在此期间他们也没有见到父母。
北京市布设的一处春节景观设施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1.2023
中国人除夕夜做什么?
庙会尚未开市,公园中只有一小群老人和困惑的外国人在散步,购物中心为今年最后一批顾客服务,而各个餐厅的员工们——服务员、厨师和管理人员——已经关门,以便在小圈子里庆祝工作年的末尾,为新年盛宴准备一切东西。
居住在上海的商业顾问安东告诉卫星通讯社,中国新年往往只在小城镇庆祝得更加热闹,因为人们往往是从其它省份前来北京或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打工的。但在疫情的三年里,在全国旅行受限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习惯了在大城市举行大型游园活动的做法。过去三年对中国来说多半是一个例外,所以今天空荡荡的街道不足为奇。中国正在回归人们所习惯的生活节奏。大流行病已经成为过去。
“春节以及在大城市庆祝春节的方式与市民的观念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这有几个原因。首先,大城市的劳动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外来人口。而按照节日的传统和精神,他们一定会努力返回家乡,在家中迎接新年。今年,中国传统的‘春运’交通紧张情况卷土重来。其次,在许多大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其它看似不可或缺的节日属性。结果,我们的街道空无一人,几乎完全缺乏任何关于春节假日的习惯概念。然而,这并非例外,而多半是‘春节’期间似是废弃地的大城市的常见状态。今年大都市地区再次空荡下来的事实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兆头。这意味着,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安东指出,他所认识的大多外国人在此期间普遍更喜欢出国到东南亚旅游,那里也庆祝节日。如果您想沉浸在真实的假期氛围中——最好从大城市出发,前往中国腹地。
“几乎我认识的所有老外此时都离开中国,欣赏东南亚的美景。如果你的灵魂需要包饺子和舞龙,那么你就需要问问你熟识的中国朋友,去征服他们的故乡,在那里你一定会享受到传统的盛宴,收获‘红包’,并在无尽的爆竹声中驱走所有的邪灵,”他说。
中国春节旅游人数消费轻微下降 本土疫情散发或是最关键影响因素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7.02.2022
中国春节旅游人数消费轻微下降 本土疫情散发或是最关键影响因素
那些仍然决定留在北京的外国人低调庆祝节日——他们呆在家里,在公园里散步,享受这座城市难得的宁静。居住在首都北京的英国翻译山姆告诉卫星通讯社,通常来说他很少庆祝“春节”。但是,在娶了一个中国女人之后,他开始遵循所有的传统:
“传统上这不是我庆祝的场合。但我妻子是中国人,所以这是她和她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我们通常和她的家人一起参加庆祝活动。在除夕夜,我们做中国传统的事情——和家人们一起在家做年夜饭,然后看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计划在本周晚些时候与我妻子的一些亲戚共进晚餐。我们也可能会出去看电影或吃饭。但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家里放松。”
山姆指出,尽管周围平静,但经过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后,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始“复苏”。这从特别诚挚的气氛中可见一斑。而空空如也的北京也只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良好佐证——所有人重新上路了。
“今年似乎出现了真正的混合。很多人呆在家里,但也有很多人去旅行。我妻子的一些家庭成员也选择了今年不在家过节。三年没有离开北京,他们决定假期去旅行。每年这个时候,北京通常比其它地方安静,但这与前两年有很大不同。我想很多人都会回到他们的家乡。无论如何,今年的气氛肯定更加喜庆。终于感觉我们开始跨越新冠继续前进了。
俄罗斯有望于3月末至4月初迎来大批中国旅游客流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0.01.2023
俄旅行社:俄罗斯有望于3月末至4月初迎来大批中国游客
今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共计40天。据估计,探亲将占客流的55%左右。 民工将占客运量的24%左右,旅游和商务出行约占10%。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