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谈小说《兄弟》获俄罗斯文学奖感言: “社会巨变中的人性”是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 Fotolia / adistock俄中文学论坛将在莫斯科举行
俄中文学论坛将在莫斯科举行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8.09.2022
关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北京9月28日电 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就其长篇小说《兄弟》获得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专访时表示,这让自己感到非常意外和荣幸,在俄罗斯觅得很多文学知音,同时“社会巨变中的人性”是其作品在俄罗斯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
9月16日,第20届“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举行,中国作家余华凭借长篇小说《兄弟》获得了今年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最佳外语作品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作家。
回顾得知获奖后的感受,余华直言道:

“七月下旬,俄罗斯的经纪公司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同时给我转来评审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的信,他的信写的好极了,让我觉得在俄罗斯有很多文学知音。确实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兄弟》俄文版是在2015年出版的,通常情况下的文学奖都是奖给上一个年度出版的作品,‘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不受出版时间的限制,而不少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需要经过时间的过渡才被意识到的”。

在余华看来,“社会巨变中的人性”是《兄弟》及其他作品在俄罗斯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

他说,“我很荣幸获得‘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兄弟》,还有我其他的作品在俄罗斯受到好评,我想主要原因是我写下的是人,或者说我写下的是人性。比如《兄弟》,我写下了中国社会的巨变,重要的是我努力去写下的是社会巨变中的人性。我首先要写的是人性,然后要写的才是社会,虽然人性是被社会塑造出来的,可是通过人性能够更深入同时也是更广泛地了解社会”。

时代的相遇与兄弟关系的裂变是余华对《兄弟》中中国的描述。他在后记中这样写道, “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作家坦言《兄弟》的创作曾迫于生活压力而被中断,但这反而促成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彼时中国社会的变迁。
回顾《兄弟》创作的历程,余华表示,“1996年的时候,完成《许三观卖血记》之后一年,我开始创作《兄弟》,在完成两万字后,迫于生活原因,创作被搁置。直到2003年,我才重新开始创作《兄弟》,而且很顺利,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这部作品。这是命运对我的厚爱,虽然在1996年的时候,我感到中国的变化已经很大了,可是与2003年相比,1996年时的变化不算很大。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1996年一直写下去,《兄弟》不会是现在的《兄弟》,上部文革时期的内容不会有变化,但是下部一定不是现在《兄弟》的下部,起码不会写出那种社会的集体狂热”。
结合当下世界局势,余华认为:

“当世界陷入困境时,艺术和文学就会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艺术和文学能够让我们在别人身上看见自己,这是心灵和心灵之间的桥梁,也是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安慰,当这个世界病了,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病人,没有医生了,医生也是病人,可能病得更重。“

谈到中俄现代文学的共同点和差异时,作家表示,“中国的现代文学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代,一直到肖洛霍夫、布尔加科夫这一代作家,影响了几代中国作家。我们这一代中国作家的作品中充满了历史和社会的因素,因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社会的巨变,年轻的中国作家作品中的历史感和社会性明显减少了,自我的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变得更加突出”。他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自己最喜欢的外国作家,建议自己的学生去读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了解短篇小说也可以写得气势非凡,建议学生们去读契诃夫,分析契诃夫是如何精确地描写人物和环境,从结构到语言,从人物到故事,进行深入研究。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由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设立于2003年,以列夫∙托尔斯泰出生、居住的庄园(Yasnaya Polyana)命名,授予俄罗斯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2015年,“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增设最佳外语作品奖,表彰被译成俄语的最佳外语作品。
长篇小说《兄弟》讲述了两个时代下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的故事。哥哥叫宋钢,弟弟叫李光头。他们一起成长,却一个踏实、克己、循规蹈矩,一个张扬、纵欲、胆大包天,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彼得堡“Hyperion”出版社的中国文学新作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3.10.2021
俄罗斯读者能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情节和主人公吗?
据悉,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余华的作品极具艺术价值,展现了中国的国民精神。《兄弟》将喜剧与悲剧、怪诞与深刻动人的生活真相、民族色彩与普世意义艺术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极其重要的现代世界文学作品,因为它充满了对人民的爱,充满了人文主义,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这在今天尤为重要。
余华以视频方式参与颁奖典礼,他回顾了自己于2007年9月前往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寻访列夫∙托尔斯泰墓的场景,对“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评委和主席、莫斯科文本出版社TEXT以及《兄弟》俄文译者邓月娘(Yulia Dreyzis)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包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等。小说《活着》获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英文版《许三观卖血记》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兄弟》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他还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