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utniknews.cn/20220823/1043301369.html
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根据路透社报道的一份研究报告成果,德国经济在 2022 年上半年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增加,直接投资和贸易逆差达到新高。 2022年8月23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2-08-23T17:06+0800
2022-08-23T17:06+0800
2022-08-23T17:08+0800
评论
外媒看中国
德国
中国
政治
电子
印度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8/17/1043304018_0:0:3640:2048_1920x0_80_0_0_3a73b53de52a5ab2c5e0be3b0b06f1d1.jpg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德国经济研究所(IW)的一项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市场的本地生产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同时另一趋势突显。路透社援引研究者马特斯( Juergen Matthes)的话写道:“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德国的依赖。”研究发现,今年1月至6月德国在中国的投资额约为100亿欧元(约100.9亿美元),远超过千禧年后记录的上半年对话投资额峰值(62亿欧元)。马特斯说, “中国市场和短期利润似乎太有吸引力了”。从美国及其大多数盟友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系统性竞争对手,但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将中国视为一个难得的经济伙伴,并认为中国有可能在地缘政治上替代或制衡美国和欧洲。《日本时报》援引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 (MERICS) 的一项研究暴露了这一矛盾。MERICS 中国外交和国防政策分析师、此项研究合作人之一李爱玲(Helena Legarda)说:这位专家指出,北京宣称到 2049 年成为“完全发达、富裕和强大”的国家的雄心,将取决于它能否获得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及这些国家如何应对日益加剧的中美竞争。在这项研究中,代表孟加拉国、智利、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作者谈到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 李爱玲专家指出,之所以选择这些国家,是因为它们地理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政府以及与中国关系的远近不同程度。此项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国家对中国和中美紧张局势的态度与发达自由民主国家普遍接受的看法有着明显差异,而选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普遍持积极态度。例如,自 2012 年以来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在几乎所有八个国家中都得到了扩大,今天中国在进出口中的份额都大得多。这些国家都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都有铁路、港口、机场等由中方实施、中资银行出资的项目。除了少数例外——肯尼亚和哈萨克斯坦——调查参与者对中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不大。本文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政治关系。北京利用本身作为重要经济伙伴和地缘政治另一选项的地位,扩大其朋友和合作伙伴网络,尤其是针对较小国家。 李爱玲专家说:《外交学者》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有关世界媒体经常提到的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的话题。然而,文章作者认为,这不是中国努力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的一个例子,而是即将重新分配全球市场的证据。过去电子产业发展的经验使中国决策者意识到,虽然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落后于国外厂商,但有两点促使政府继续支持大量的半导体公司。一是大量中国厂商可以“吞掉”市场,减少二三流外企的机会。文章指出,到 2024 年底中国将领先世界,新建31 家芯片工厂,超过台湾的 19 家和美国的 12 家。中国的新工厂不会对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等使用先进制造工艺的顶级制造商产生太大影响。然而,中国的“工厂海”战术可能会给其他制造商带来巨大压力。鉴于电子行业部分领域出现积压,市场预计2023年后芯片制造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在所难免。使用成熟工艺的代工厂将不可能与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半导体工厂竞争。其次,如果一两家中国企业能够在众多国家支持的代工厂中脱颖而出,那么这个“全国冠军”就有希望在先进工艺市场上竞争甚至称霸。 PC/笔记本电脑领域的联想,通信领域的华为和中兴通讯都在这种模式下发展演变。而中芯国际可以成为能够在国际先进半导体舞台上竞争并打破美国强加的技术封锁的领先的中国公司。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 高级研究员 Jane Nakano 表示,中国和印度有潜力成为生产清洁氢的世界领导者。她在接受商业新闻频道 CNBC 采访时指出,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仍在生产和消费灰氢。灰氢是一种从天然气中提取并由化石燃料生产的氢。它是最不可再生的氢的形式。CSIS报告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其中大部分氢气来自化石燃料。中国政府制定了到 2025 年增加使用绿色氢的目标。印度方面则计划到 2030 年每年生产 500 万吨绿色氢气。但是印度生产的几乎所有氢气仍然是灰氢。Jane Nakano表示,目前氢气市场很小,将其商业化需要数年时间。她说,潜在消费者包括交通运输和钢铁行业,以及难以实现电气化和脱碳的行业。俄罗斯卫星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
https://sputniknews.cn/20220722/1042647738.html
https://sputniknews.cn/20220816/1043047754.html
https://sputniknews.cn/20220816/1043104707.html
德国
印度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新闻
cn_C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8/17/1043304018_909:0:3640:2048_1920x0_80_0_0_50d9ea4bb1f2ff82fc52223a953b9f69.jpg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评论, 外媒看中国, 德国, 中国, 政治, 电子, 印度
评论, 外媒看中国, 德国, 中国, 政治, 电子, 印度
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2022年8月23日, 17:06 (更新: 2022年8月23日, 17:08) 根据路透社报道的一份研究报告成果,德国经济在 2022 年上半年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增加,直接投资和贸易逆差达到新高。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德国经济研究所(IW)的一项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市场的本地生产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同时另一趋势突显。路透社援引研究者马特斯( Juergen Matthes)的话写道:“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德国的依赖。”
研究发现,今年1月至6月德国在中国的
投资额约为100亿欧元(约100.9亿美元),远超过千禧年后记录的上半年对话投资额峰值(62亿欧元)。马特斯说, “中国市场和短期利润似乎太有吸引力了”。
从
美国及其大多数盟友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系统性竞争对手,但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将中国视为一个难得的经济伙伴,并认为中国有可能在地缘政治上替代或制衡美国和欧洲。《日本时报》援引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 (MERICS) 的一项研究暴露了这一矛盾。MERICS 中国外交和国防政策分析师、此项研究合作人之一李爱玲(Helena Legarda)说:
“对于许多欧盟国家来说,系统性竞争正在成为决策者们看待对华关系的主要框架,但即使在欧盟内部也没有完全认同这种观点,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这一观点肯定也不普遍。”
这位专家指出,北京宣称到 2049 年成为“完全发达、富裕和强大”的国家的雄心,将取决于它能否获得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及这些国家如何应对日益加剧的中美竞争。在这项研究中,代表孟加拉国、智利、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作者谈到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 李爱玲专家指出,之所以选择这些国家,是因为它们地理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政府以及与中国关系的远近不同程度。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国家对中国和中美紧张局势的态度与发达自由民主国家普遍接受的看法有着明显差异,而选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普遍持积极态度。
例如,自 2012 年以来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在几乎所有八个国家中都得到了扩大,今天中国在进出口中的份额都大得多。这些国家都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都有铁路、港口、机场等由中方实施、中资银行出资的项目。除了少数例外——肯尼亚和哈萨克斯坦——调查参与者对中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不大。
本文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政治关系。北京利用本身作为重要经济伙伴和地缘政治另一选项的地位,扩大其朋友和合作伙伴网络,尤其是针对较小国家。 李爱玲专家说:
“这些国家的政治、军事和企业精英对中国的看法总体上是积极的,这可以从北京不干涉这些国家内政、中国巨大市场带来的机遇以及北京作为一个可能的替代方案的地位来解释。”
《外交学者》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有关世界媒体经常提到的
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的话题。然而,文章作者认为,这不是中国努力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的一个例子,而是即将重新分配全球市场的证据。
过去电子产业发展的经验使中国决策者意识到,虽然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落后于国外厂商,但有两点促使政府继续支持大量的半导体公司。一是大量中国厂商可以“吞掉”市场,减少二三流外企的机会。文章指出,到 2024 年底中国将领先世界,新建31 家芯片工厂,超过台湾的 19 家和美国的 12 家。
中国的新工厂不会对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等使用先进制造工艺的顶级制造商产生太大影响。然而,中国的“工厂海”战术可能会给其他制造商带来巨大压力。鉴于电子行业部分领域出现积压,市场预计2023年后芯片制造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在所难免。使用成熟工艺的代工厂将不可能与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半导体工厂竞争。
其次,如果一两家中国企业能够在众多国家支持的代工厂中脱颖而出,那么这个“全国冠军”就有希望在先进工艺市场上竞争甚至称霸。 PC/笔记本电脑领域的联想,通信领域的华为和中兴通讯都在这种模式下发展演变。而中芯国际可以成为能够在国际先进半导体舞台上竞争并打破美国强加的技术封锁的领先的中国公司。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 高级研究员 Jane Nakano 表示,中国和
印度有潜力成为生产清洁氢的世界领导者。她在接受商业新闻频道 CNBC 采访时指出,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仍在生产和消费灰氢。灰氢是一种从天然气中提取并由化石燃料生产的氢。它是最不可再生的氢的形式。
CSIS报告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其中大部分氢气来自化石燃料。中国政府制定了到 2025 年增加使用绿色氢的目标。印度方面则计划到 2030 年每年生产 500 万吨绿色氢气。但是印度生产的几乎所有氢气仍然是灰氢。
Jane Nakano表示,目前氢气市场很小,将其商业化需要数年时间。她说,潜在消费者包括交通运输和钢铁行业,以及难以实现电气化和脱碳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