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增速超预期

© AP Photo / Andy Wong中国GDP增速超预期
中国GDP增速超预期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8.04.2022
关注
评论
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超预期。根据中国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2022 年 1 月至 3 月中国经济增长 4.8%。尽管增长统计数据超出分析师们预期的 0.4%,但亚洲市场的行情走势不同。投资者并不期待会有大规模刺激措施的出台,他们担心新一轮疫情会给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上证综指周一下跌 0.49%,而深交所指数则上涨 0.369%。日本日经 225 指数下跌 1.25%,东证指数下跌 0.86%。中国GDP增长数据本身当然不能不令人高兴。尽管2020 年初就爆发了第一波 COVID-19严重疫情,但中国经济仍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不过负面因素还是对零售销售产生了影响。零售业在第一季度下跌了3.5%。由于目前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对此还在上周投资者和专家就预计中国货币监管机构将在宽松货币政策方面采取果断措施。然而周五中国央行维持中期贷款利率不变。根据监管令,自4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将有助于释放约5300亿元的额外流动性,用于扩大贷款,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过要知道,通常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每次至少下调50、甚至100个基点。应当说,在中国监管机构此次动作中,投资者感觉到的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政策,即拒绝引入激进的经济发展刺激措施。
从本质上讲,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一方面如何保持必要的增长率,另一方面又如何不让经济陷入金融刺激措施的漩涡。在 2008 年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曾拨出空前规模的资金来支持经济,收到了预期效果——与许多国家不同,中国不仅走出危机,其经济还出现了增长。然而,中国政府直到今天还在努力应对当时一些行业出现的过热,例如房地产市场、钢铁行业、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等。这些过去的教训已经被吸取。现在中国监管机构正以外科手术的方式谨慎行事,严格控制刺激的剂量。
中国也因此给自己留下了回旋余地。为了克服新冠疫情引起的危机,许多国家实际上很快动用了所有最有力的货币政策措施。例如,美国印制了创纪录的美元数量——到 2020 年发行了当时流通的美元的 20% 以上。欧盟奉行超低甚至负利率政策。这造成了最强劲的通货膨胀。自罗纳德·里根以来,美国从未有过如此幅度的价格上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强调,相反,中国能够避免所有负面影响,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陈凤英专家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国际有所不同,无论是降准还是其它政策,都是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当前选择降准是因为压力在上升,需要增加流动性,刺激投资和消费。同时经济形势也决定了银根需要放松,毕竟我国没有通货膨胀,这就预示着有刺激消费的必要。当然,对于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进行调整,也是必须的。”

中国监管机构避免在货币政策方面大刀阔斧地操作,也是为了避免与国外趋势相背离。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放弃激进的刺激措施,回归高利率政策以抑制通胀。就此而言,如果中国大幅降息,中国债券市场与美国同类市场的利差将缩小,从而导致中国资本外流。这样一来,正如专家陈凤英所说,刺激措施的有效性将受到严重限制。

陈凤英专家接着说:“第一,俄乌冲突带来不确定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甚至供应链某一环节中断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是由于中俄关系良好,双边贸易仍然在有序进展中,所以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比其他国家要小,不确定性相对可控;第二,俄乌冲突后国家关系的不确定性加大,具体表现为市场预期不稳定,比如推迟投资和消费。而且围绕着俄乌冲突,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压力在上升,周边的形势也相对比较紧张;第三,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给汇市、股市和债券市场带来波动。总体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引起了国内的连锁反应,或者说是宏观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可能在收窄,这是明显可以看到的。”

中国“两会”提出到2022年底实现经济增长约5.5%的目标。专家们不止一次指出,虽然这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制定的最谦虚的增长目标,但实现起来并非易事,负面因素依然不少。另一方面,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一再强调的那样,需要确保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要一味追求GDP增长的数字指标。因此中国正在努力寻求恰到好处的平衡——既不过度刺激,也不大幅放缓。
美国因经济困难决定暂缓与中国脱钩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6.04.2022
美国因经济困难决定暂缓与中国脱钩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