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蕴藏有丰富的稀土矿藏——约占世界储量的 40%。在稀土金属的提取和加工方面中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则占全球 88%以上,由此中国稀土供应量约占世界稀土的 90%。稀土中的17种化学元素几乎用于所有的现代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运动器材、建筑材料、机械工程等。含有这些物质的合金材料让现代产品有了新的特性。例如,由稀土制成的磁铁更轻,而且非常坚固。正是通过使用稀土金属,许多电子设备变得小巧精致。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和军事工业都需要这些组件。一架 F-35 战斗机就需要 417 公斤稀土金属。
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国已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建立处理这些金属的综合技术流程。就连美国,从其在加州的芒廷山口矿藏获得稀土后,都要将其运往中国进行加工。这种情况令美国及其盟国感到担忧。事实证明,不仅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生产,而且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一些至关重要的军工综合体产品的生产都依赖于中国的供应。
今年3月美国能源部拨款3000万美元以确保本国稀土金属的供应。不过,刘英专家认为,注资无法快速解决问题。首先,稀土的供给弹性不足,稀土的主要问题并非资金稀缺而是储量相对集中和加工的技术门槛。其次,稀土包括17种元素,新能源对稀土元素的需求成为一个高成长的赛道,稀土需求结构正在优化。市场对稀土金属的需求并不一致,导致稀土的不同金属的价格千差万别。三是整个稀土产业链和供应链需要稳定高效,而一体化程度和深加工技术水平是保障稀土供应的关键,稀土开采、生产、加工及应用的全产业链和供应链都需要技术,其开采特别是深加工技术需要技术积累。尽管有些国家有一定的稀土储量但是缺乏技术就很难开采提取到所需稀土金属。做不好还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已经掌握了能够以最小的环保风险开采稀土的技术。然而,掌握这个技术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刘英教授接着说:“我认为虽然美国、澳大利亚、缅甸和非洲的稀土产量确实有增长,产能也有扩张的冲动,但实现多元化供应,目前还不太现实,短期内替代中国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虽然美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振兴稀土产业,但其产业结构存在缺陷,包括人工成本问题、环境的影响、技术的不完整性等问题。而澳大利亚由于德尔塔病毒变异的疫情冲击,也影响了生产供应的稳定性。缅甸更是饱受疫情冲击、国内政局不稳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困扰,稀土产量不多而出现供给短缺。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仍然是具有绝对优势的稀土供给方。不过从长期来看,考虑到其他国家技术的逐步提升,产能会有所提高,未来稀土多元化的供给是存在可能的。”
显然,电动汽车的“心脏”是电池,它使用的是稀土金属。出于政治原因,宝马或雷诺等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不含这种成分的电池,以减少对这种原材料的依赖。然而,此类产品具有相对较低的消费特性。几乎不可能制造出不含稀土的大容量电池来提供长时间的动力储备。
由此可见,中国在上半年大幅增加蓄电池出口,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 66%,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最大制造商“宁德时代”占全球电池产量的近 30%,总体而言,中国生产的这些产品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对稀土出口施加配额是全球技术生产的重要风险因素。事实上,中国对这些原材料出口进行监管,仅仅是因为稀土金属曾不受控制的无序开采和生产会破坏环境。然而,如今,当世界经济逐渐走出新冠疫情危机之时,中国尽管与西方的关系存在种种困难,但已将对外稀土供应配额扩大到创纪录的高水平。比如上半年,稀土配额定为8.4万吨——远远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