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相秒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国实力的增强剥夺了美国在英国拥有自己战略利益的地区的主导角色,这也是英国航母群此次行程的原因之一。陈相秒专家说:
“自2018年起英国在南海的行动一步步升级,去年10月至今关于部署‘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话题一直被炒作,英国也不断地向外界释放这一信号。特别是两个多月前,英国已经明确表态航母将进入南海,或者在所谓的印太地区活动。我认为英国采取此次行动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时期,英国的南海政策都受到了来自美国这一最紧密盟友的压力。是美国在背后推动英国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入到美国在该地区构建的安全框架中。第二,英国自身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过去英国更多的是强调在欧盟的整体架构下行动,其重点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而今天英国提出了‘全球英国’的计划,认为应该在全球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存在,其中包括南海。同时英国还认为自己在印太地区的安全秩序架构中应该拥有一席之地,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三,英国感受到了中国力量发展的存在使得地区结构发生变化,美国日渐难以满足所谓维持地区秩序主导权的利益诉求和战略目标。
英国政府在全面评估本国安全、防御和外交政策时已将中国确定为挑战英国繁荣、安全和价值观的系统性竞争者。美国也在越来越积极地落实建立自己的“亚洲北约”——“四方对话”机制的计划。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英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基拉·戈多瓦纽克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伦敦非常希望向自己的盟友美日澳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为建立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新区域体系效力。基拉·戈多瓦纽克说:“到访亚洲港口是在展示国旗,这是一项政治姿态。想要获得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世界政治和贸易重心正在迅速向亚洲转移,英国自然对自己在亚洲的最大存在感兴趣。它依靠自己的西方盟友,即所谓的民主联盟,包括七国集团中的伙伴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都希望在该地区遏制中国,于是便同他们沆瀣一气。”
显然,英国选择了一条与中国谨慎对抗的道路。英中关系不会因为英国舰队进入亚洲而恶化。中英关系是否出现永久性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伦敦将对中国投资采取何种限制措施或英国对在英中国媒体是否出台禁止性法令。对中国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英国将如何对待本国境内的中国企业和利益。中国现在正试图弄清伦敦将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最终战略。不过总的趋势是英中关系不断在恶化。
陈相秒专家对英国展示其军事存在的增加对该地区产生的若干负面影响做出了自己的预测。他说:
“我认为,这一事件会带来三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得整个印太地区围绕着以军事实力为中心的竞争状态日益加剧和恶化,尤其是在南海地区域内外的大国之间;二是美国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南海和整个亚太地区组建针对中国的联合统一阵线;三是像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别以及日本等与中国存在海洋争端的国家,会更加放纵自己在南海地区进行一些权力竞争的游戏,以遏制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合理合法主张和政策。”
“对于这一局面,中国能做的就是向世界表明姿态,即更加希望通过直接当事方的对话协商来推动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以及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和与域外国家的战略性对话沟通来维持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避免地区发生更为激烈的动荡。此外,中国仍然需要将重点放在加强经贸合作方面。因为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是所有国家的第一要务。在此特殊时刻,英美采取诸如此类的军事行动打压中国,只会破坏双边关系,导致双边经贸合作面临更多的障碍和挑战,无助于世界秩序的恢复正常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
航母打击群将航行26000海里,比赤道的长度还长。在航行期间,航母搭载八艘英国F-35B战斗机和十架美国F-35。有2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加入航母上1700名军人中。伴随航母的将有两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一架装有战斧导弹的核潜艇和两艘补给舰。另有美国驱逐舰和荷兰海军护卫舰加入。
英国航母群将参加区域联合海军演习。其中之一是与美国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日本有可能加入进来。在东南亚该打击群将参加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的《五国联防条约》的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观察家们指出,自80年代初与阿根廷福克兰群岛争夺战以来,英国还从未进行过这种海上航行。许多人把英国向亚洲派出强大的打击群看作伦敦试图恢复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失去的部分海军力量的尝试。
在过去的英国舰队在亚洲的行动中,专家们特别指出英国参与了伊拉克战争。在炮击法奥半岛时,舰队为皇家海军陆战队提供了炮兵支持。当时英国潜艇向伊拉克目标发射了大量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