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数十年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亚洲的金融中心。香港股市,是世界资本最大市场之一。原因在于,香港与大陆相比,拥有一定的法律自治权。对国际商界、尤其是金融企业来说,该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极为诱人。
这些措施使中国有价债券市场快速成长,相应地,对外国投资商来说,其吸引力也大大增加了。根据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从2014年开始,进入中国股市的国外组合投资额上涨了8倍。2020年9月,实现8370亿美元。早前,路孚特(Refinitiv)给出的统计是,2020年上半年,在世界市场投资商购买的股票总额中,有49.8%投向中国公司。总体来说,中国2020年上半年共引资321亿美元,尽管在纽约仅销售了17亿美元。
根据全球金融公司计算,到2026年,仅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利润就可高达470亿美元。在金融领域,摩根大通已获得许可,将在中国的经营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其他世界级玩家也循此例,几乎都提交了从中国伙伴购买股份和扩大在华业务的申请。因此,世界大玩家将区域高管转往大陆是完全符合逻辑的。首先,他们将更接近主要市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大陆和香港之间移动受限,摆脱相应风险尤显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大陆市场的吸引力还源于其它一系列原因。
他说:“中国内地市场吸引力急剧上升的原因有三:第一,内地的疫情防控效果良好。虽然发生过几次反弹,但是基本都在一个月内得到了控制,对金融业务造成的冲击较小。反观西方的疫情防控,包括香港的状况也是起起伏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内地业务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应该说都是会比较顺利的;第二,疫情期间全球滥发货币,而这一措施对未来实体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冲击和影响,目前都不清楚。中国内地尽管也多发了货币,但金融总体相对很稳定。我们可以看到,近一段时间资金是纷纷流向中国,这就说明内地是金融稳定的避风港。只有先稳定住,才能谈后续发展的问题。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外资也愿意进入内地市场;第三,在面对国际社会上的风风雨雨时,我们实际上是采取了扩大开放的措施来应对。这说明中国有了经济基础和金融底气,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020年,中国政府为促进经济恢复,帮助中小企业,推出了一系列财税刺激方案。数十年中,预算赤字首次上升到GDP的3.6%。中央政府批准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的抗疫特别债券。此外,地方政府发行特别债券的配额也增加到3.75万亿元人民币。自然人收入不到5000元的,不用纳税。其它一些税率也被减少,其中包括增值税。
但香港就没那么运气了。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香港GDP相当于中国GDP的1/5。但现在却不超过2%。专家黄卫平指出,世界级企业从香港移往内陆,也与香港经济增长负面预期有关,
他说:“如果内地的金融市场发展非常好,实际上就是取代了香港。如果内地的经济发展非常糟糕,那么香港金融也没有可服务的对象。可以说香港若是不转型,只依靠四大服务支撑,我认为是没有前进和后退的道路可走的。再加上香港当前又与内地步伐不统一,这样一个态度可能会让内地不那么积极地带动香港一起发展。所以香港现在是处于比较尴尬的一个位置,此次瑞士金融机构高管纷纷调往内地离开香港,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看出来香港不大乐观的发展前景。”
从2014年开始,香港始终遭受政治和社会动荡。2019年,特别行政区因抗议活动,GDP缩水1.2%。2020年,香港政府在大流行背景下,拨出3100亿港币支持经济和居民。但这并没起大的作用。根据2020年结果,香港GDP减少了6.1%。现在,香港政府宣布新的1200亿港币刺激措施,以促使经济转向增长。但显而易见,特别行政区多年时间里将遭受严重的预算赤字。
据彭博社报道,世界金融集团迁往大陆计划暂时受到公司员工们的抵制。首先,对讲英语的人来说,香港在生活上要更为便利。此外,香港税收政策和大陆差别很大。比如在香港的外国人收入税大约为15%,但大陆的税率几乎高出一倍。尽管如此,长期看,税收优势最终要被经济困境所吞噬,毕竟大陆市场增长快、容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