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美苏对抗,经常动用远程控制或自动飞行无人机巡逻,正成为新冷战的特点。在过去冷战中,也相当经常地使用无人机,其中包括美国针对中国。但这些设备都相当原始。它们飞行,都按照严格的固定路线,期间转弯数量受限。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实时传输资料,飞行持续时间也较短。这些无人机飞行时,与控制中心没有联系,仅将过程中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纪录在胶片上。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空军多次击落侵入中国领空的美国无人机,其中包括Ryan Model 147型。之后,这款机型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基础。
老款无人机的特点是,在电子战和任何黑客面前不易受损。将无人机攻破或消声是不可能的,只能将其击落或消灭。新型无人机、尤其是设备更为复杂的无人机出现后,对抗手段大大增加。新款机面对黑客和无线电干扰,都显得相当虚弱。比如,自动水下设备执行任务时,可能会突然失踪。在西太平洋,已经出现过这种实例。
与此同时,动用武装力量攻击无人机的门槛,要比打有机组成员的飞机低的多。比如,去年6月,伊朗曾击落美国Triton无人侦查机,对伊朗人来说,并没什么特别的后果。
美国和中国,是无人航空领域大国,对武装和侦查无人机都给予高度关注。在争议地区动用无人机,比如在南海,将造成潜在的风险。针对这些装备,可动用各种电子战系统,也许,还包括杀伤性武器。
因中国掌握中短程反舰弹道导弹和美国可能拥有射程1000公里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太平洋区域冲突时,无人机的军事作用将大大增长。针对所有此类型导弹来说,目标定位是弱项。同时,现代卫星侦查系统,暂时效率还不高,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无人机将成为不间断跟踪对手舰队集群的最为主要的工具,其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由此,在新条件下,发生危机前,无人机是显示力量和向对手施压的重要工具。在太平洋地区,是任何可能重大武装冲突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