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动车初创企业中,生产外包极为普遍。这样,缺乏自有生产基地的各个初创企业可以在中国现有的汽车生产厂中把自己的工程解决方案变成现实。比如,自诞生起就标榜“特斯拉杀手”的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蔚来(NIO)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的生产厂中组织装配生产工作。而小鹏汽车(XPeng Motors)则把生产环节委托给了海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aima Automobile Group Co., Ltd)。这是有能力安排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勤恳认真的初创企业的例子。但在电动汽车浪潮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400多个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按照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计算,在过去8年来,这些初创企业累计获得了大约180亿美元的投资。绝大部分投资或者用于生产个别款式的低质量电动汽车,或者完全停留在设计方案阶段。
他说:“就燃料电池车来说,它的研发成本非常高。譬如说,日本的情况是从来不会让一个创业公司去步入燃料电动汽车的行业,全部都是大企业去做,但小企业可以为大企业提供一些汽车的零部件。而涉及到系统则完全都是大企业进行制造。因为这个产业链的门槛是非常非常高的。因此,考虑到燃料电池车的成本高、技术难度高,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是国之重器的企业才能去做燃料电池车这个产业,因为只有国家级的企业,有国家的大力资助,才会把这个事情做好。如果一些风投的企业去做这件事情,很多措施都没有做完就上路了,汽车的寿命是很短的,会有很多问题。电动汽车的市场上确实出现了很多的泡沫,因此国家提高企业的门槛,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泡沫现象。”
放弃内燃发动机,向电动汽车过渡,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优先任务之一。计划规定拨款3000亿美元发展高科技和工业生产。其中说,到2025年前中国应该成为世界电动汽车行业的主导国家,而中国现在就已经是电动汽车最有前景的市场。去年,中国一共售出100多万辆电动汽车,增幅超过100%。中国当局定下了在2025年前把新能源汽车占比提高到汽车总量20%的任务。从当前的动态来看,这一任务看上去完全可以实现,但条件是电动汽车的消费性能和价格不比使用内燃发动机的传统汽车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