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仍保持良好势头。当前,中国正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东欧16国占沿线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一,双方完全可以进一步做好发展战略对接,”李克强指出。
而这已经涉及地缘政治了。中国领导人为了能让自己的主张能够实施得一帆风顺,不惜使用金融手段。中方表示,将充分发挥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作用,研究设立30亿美元投资基金,启动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探讨设立人民币中东欧合作基金。以降低欧元和美元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加快货币间转换。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萨利茨基就此评论道:
“中国向欧洲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其中许多人均收入远高于中国,是想证明它是真正的全球领袖。中国有自己的项目,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用来服务于它们的亚投行。中国人的想法很好——把欧洲和东亚连接得更加紧密。在我看来,中国人是真不愿看到现在中东所发生的一切,这也会对欧洲产生影响,因为这与中国人的丝绸之路相抵触。欧洲是他们的传统势力范围,因为还在欧洲国家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人同东欧的关系就不错。欧洲今天的灾难不会阻碍它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李克强是在最佳时间放把蛋糕放到了欧洲人的餐桌上。债务危机加重了欧盟接纳中东难民的负担,在恐怖威胁加大的背景下增加了用于维护安全的开支。因此欧洲人会很满意地吞下这个求之不得的大蛋糕。中国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和港口升级的资金,将有助于带动疲软的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萨利茨基指出,中国也会随之获得在欧洲市场的新的份额,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他说:“中国人显然不完全是利他主义者,对他们来说,消费市场极为重要。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那些贷款,经常是相互关联的。他们考虑从中国进口商品和技术,并由中国专家对其维修。另一方面,现在原料和燃料下降得非常快。因此,中国开始动用自己的额外储备,以某种方式让其实现多元化,或者向某一处投资,让储备都是纸币,不太明智。有时向一些项目投资,援助项目或许更合算。这是对未来的投资,对同其他国家关系的未来的投资,这里还有战略意图,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中国迈出的是很大的一步政治棋。在欧洲明显削弱、受惊和失措之时,中国承诺,将会向其提供更多的资金、项目和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