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像战后的美国一样正稳步迈向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法国《大西洋》杂志认为。习近平更加重视“软实力”。换句话说,除了经济和金融关系,中国正在帮助各国进行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并延伸向对自己有显著利益的国家提供援助。由中国创建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新亚洲投资银行,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中国的利益,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投资和中国产品的出口,并保证原料供应。中国国内市场的保护主义正在逐渐减弱,而经济开放的政策正在稳步拓宽。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资的限制已大幅下降,中国成为外资的最大投入国。今年政府已承诺对外国投资商的已有限制会再缩减一半。随着中国经济的兴起,国际上出现了新的分工。中国专业从事工业生产,与之发展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更加注重原材料的开采。中国在世界范围的投资(无论是亚洲,拉丁美洲还是非洲)是为了便于获得原材料及工业产品的出口。在欧洲和北美的现有中国公司,所得到的利益首先是为了加强北京的经济实力。国家之间经济协议被看作是友谊和相互理解纽带的、对经济的田园诗般的理解,在中国没有市场,法国《大西洋》杂志指出。
欧洲企业对中国感到失望, 《德国之声》报道说。欧盟国家的公司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评价比以前悲观得多。在中国工作的一些欧洲商人,其商业情绪急剧恶化。欧盟国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对经济发展放缓,同时成本增长表示担忧。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了,而劳动力成本却在上涨。下面这个事实能够说明中国投资环境存在问题:31%的欧洲公司不打算扩大在华市场的商业活动,16%的公司宣称从中国撤出资本。美国在华公司的状况也大体如此。30%以上的公司声称2015年不打算增加对华经济投资。29%的美国公司承认在华生意无利可图。经济特区虽然吸引外国投资,但不为投资者提供平等的权利。此前,高额利润弥补了中国经济的明显缺陷,但是当这种高额利润明显降下来时,欧洲企业便越来越多地开始观望了。现在美国的投资吸引力重又增长起来,欧洲和日本状况稳定,而且快速增长的非洲经济正在向外国投资者敞开大门。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自己也非常愿意投资的市场。今年在华欧洲商人情绪上发生的变化被专家们归结为下面一句话:“当然,你是不可能错过中国的,但是它已经不是投资流动的主要方向了”,《德国之声》给出了这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