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养老院”出现:年轻人应对生活压力的新方式

“青年养老院”作为年轻人的“休息驿站”在中国云南等地兴起,并引发社交平台上的广泛讨论。这个新兴现象受到一些年轻人的认可,他们认为这是舒缓压力的新方式,但也有部分年轻人表示,这种模式对喜欢独处的人而言吸引力有限。对于存在的质疑声音,专家表示,住进“养老院”不代表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为下一步的出发积累充足的体力和精神。
Sputnik
据中国第一批“青年养老院”的创办人卢柏克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他一直跟青年人打交道,思考青年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他曾在新闻里看到有一些年轻人入住到老年养老院,因此就思考把养老的人变成青年人会怎么样,于是,他在云南曼丢古村创办了一家“青年养老院”。
他表示,在这居住的群体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自由职业者,来这增加社交机会;二是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瓶颈的年轻人,需要调整,休息好后再重新出发。
据了解,“青年养老院”每月的价格普遍在1000-1500元左右,基本上都配备了较大的室内外活动空间,位于景色优美的地区,适合康养和疗愈。居住在这里的人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篝火晚会、音乐会,或一起徒步、种地等等。
对于“青年养老院”的出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了一些中国年轻人,其中一位受访者——生活在上海的周晓对于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十分认可。她认为,“青年养老院”的存在不仅让年轻人获得了身体上的休息,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放松。

她说:“很多时候,我们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家听父母的,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时候,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能力和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可以更清楚地规划未来。而这个所谓的‘养老院’就是提供给一群年龄相似、想法相似的人一个地方。一方面,它的环境和气候都很不错,有利于身心休息;另一方面,住在这里的消费也不高,与此同时,还能提供一些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可以缓解一些孤独感。”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年轻人尽管认可“青年养老院”存在的合理性,但他们坦言,这种形式对喜欢独处的人吸引力有限。他们更向往一个更加独立的环境,并认为与一群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并不能有效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魏女士告诉卫星通讯社,对于一些人来说,一个人旅行时会感到更放松;而另一些人则需要群体的陪伴才能感到舒适。“青年养老院”可能主要面向后者,更适合那些喜欢群体生活并希望通过互动来放松的人。

她说:“‘青年养老院’更像是一种将时间拉长的民宿,在这里住客可以与同龄人交流,这种模式融合了民宿和长租的特点。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休息的场所,通过这种休息、放松以及互动,可能会在精神上带来一些慰藉和疗愈。然而,这种模式可能只满足部分年轻人的需求,其创意和吸引力因人而异。对于像我这样更喜欢独处的人来说,这种模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李长安教授认为,“青年养老院”的出现体现出当代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他们希望通过模仿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住进养老院,以获得休闲和放松。
他说:“通过住进‘青年养老院’的方式,年轻人不仅获得了身心的放松,还提供给他们一个交流、学习和互相帮助的平台。因此,这种方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这样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当前年轻人心态的转变,他们为了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选择了这种方式。”
不过,网上对“青年养老院”也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年轻人住进所谓的“养老院”代表了一种较为消极的生活态度。对此,专家表示,住进“青年养老院”并不意味着采取“躺平”的态度,它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是一个短暂的休息和“充电”的地方。我们应该将“青年养老院”视为中途的“加油站”,为下一步的出发准备充足的体力和精神。
关于“青年养老院”是否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李长安教授认为,这取决于许多因素。目前,它还是一种较为小众的创业行为,或是少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未来,“青年养老院”是否能顺利发展取决于其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俄中青年嘉年华在哈尔滨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