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人举例称,美国5月14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加拿大副总理也宣布将从7月2日开始启动为期30天的公众咨询期,讨论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一系列拟议措施;欧盟则于近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措施进行“咨询投票”。
周成洋表示,太阳能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强,也因此遭遇各种政策伏击。除了政策性限制,中国出海企业当前还应当注意可能面临的合约纠纷、诉讼风险,不仅有可能导致中企出海之路夭折,还可能导致中企遭受重大利益损失、破坏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的内生发展。
“中国政府应当加强对中企的保护,要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政治途径促成和解,必要时进行对等反制措施。哪怕是民营企业,一旦涉足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行业,都要以保护国企的力度去维护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合法利益。”周成洋指出,中国政府只有以同等的国家意志作为背后支持力量,大概率才能真正保障出海企业的平安。
在时评人看来,与美国具有重要关系的相对弱势国家,国内政治多少会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在背后操纵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因此,中国应当要加强对出海企业战略布局的指导,对明显会有风险卷入不良风波的合作应当提醒,切实保障属于中企的资产不流失。对于已经处于困难时期的出海企业,应当进行客观评估,对应当扶持应当支持的果断出手支援,随时掌握相关企业动向避免破产,防止被恶意吞并。
“毫无疑问,中企出海代表了中国全球化发展的态势,美国将这错误地理解成一种挑战,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必然会埋下重大的隐患。太平洋很大,足够容得下两个大国,东岸的美国一直将西岸的中国作为假想敌,其实毫无必要,只不过是再次体现美国病态的自大与卑微的胆怯。”周成洋指出。
周成洋认为,从当前中美关系和局势来看,美国渲染“中国产能过剩论”实际上希望降低全球市场对中国的依赖度,引导相关阵营国家“对华脱钩”,最终并不利于全球经济市场的发展。事实上,美国恶意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大肆负面传播“中国产能过剩论”,错误地将中国产业中国企业妖魔化,无异于是冷战思维的死灰复燃,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有可能引发不安加剧紧张氛围,应当要引起全球的警惕。
在这点上,包括前不久结束的北约峰会就首次无端地将中国称为北约利益、安全和价值观的“挑战者”,显然都是对中国的挑衅和打压,是美西方争夺全球领导权的最新表现。然而中国从未有争霸的意图,美西方国家的这种刻意针对源于在全球竞争中落后于中国而表现出的不自信,而这场争斗早在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通信设备实施第一轮制裁时就开始了。从那时起,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场日益激烈的争斗的每个细节,因为这场争斗能决定几乎所有国家的生存。
面对“美国应当做什么”这个问题,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万斯给出了回答。他的策略是让美国摆脱乌克兰危机和欧洲事务,将精力集中于打压中国,包括在台湾问题上通过军事方式进行打压,否则美国无法恢复生产和技术优势。
美国版的全球经济和政治,意味着美国和盟友的封闭阵营。在这个阵营中,决策不是为自身营利做出,而是为了不让中国,明显还有俄罗斯等许多国家进入市场。也就是说,这个阵营应当在政治和思想合理性上与其他阵营竞争。而中国和俄罗斯谈论的是世界的开放性。中国说的是中方完成了从和平共处到命运与共的历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