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0万人,相比于2022年的4627.5万人,减少534.5万人。
这一变化也扭转了曾经困扰许多中国家长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中国媒体曾报道,武汉一所央企幼儿园2023年首次对外招生。该幼儿园园长表示,前几年刚放开“二孩”时,生源多得还要排队筛选入园,但从去年秋季开始,个别班级却出现了招不满的现象。面对变化,今年春招,园方决定扩大招生范围,不再硬性规定家长必须为本单位职工。
一些幼儿园不仅面对着招生困难的情况,甚至迎来了“关门潮”。根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学前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而在2022年,中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2021年减少5610所,下降1.90%。这意味着在过去两年间,中国幼儿园的数量减少了2.04万所,仅2023年就减少了1.48万所。
在幼儿园“关停潮”的背景下,一些民办幼儿园决定向养老行业转型,改办“托老所”,而这一转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山东艾琳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李程宝告诉卫星通讯社,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幼儿园学生数量减少、老年人口增加的挑战。经过市场调研,他们决定将幼儿园改建为养老机构,并取得了转型方面的成功。
他说:“我们通常把老人称作‘老小孩’或‘老顽童’。老年人有时候需要更多的陪伴,就像陪孩子一样玩耍,要给予他们关怀。老人在年轻时可能喜欢唱歌、画画、弹琴,但因为有工作,所以没时间发展兴趣爱好。退休后,他们终于有了时间,正好可以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我们的幼儿园老师恰好有这方面的经验。目前,我们幼儿园失去的学生和养老机构新增的老年人比例是1:2,我们的转型很好地弥补了幼儿招生方面的一些损失。”
此举不仅解决了幼儿园招生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为养老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李程宝认为,幼儿园转型为养老机构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至少会有10到20年的发展空间。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施是吸引老人的关键。
他介绍说:“目前,我们的发展相对顺利,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在最初的转型阶段,部分老人对新事物感到不太信任。有些老人可能舍得为孩子花钱,却不舍得为自己花。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接受在养老照顾方面的消费。”
早在2017年,中国国务院就曾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其中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加强开办支持和服务指导。落实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李程宝指出,民间养老机构的服务是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符合市场需求,还与政策导向相契合,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
他说:“通过我们对老人的照料和推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老年人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老年人生病后对国家医保资金的消耗。老年人保持健康,就无需增加医保支出,这样医保资金就能得到积累。”
根据《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预计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