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海所长说:“多年来,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帮助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增强了非洲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有助于非洲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提升了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和能力,为非洲绿色能源领域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积极贡献。例如,中国积极推动非洲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支持非洲实施‘绿色长城’计划,加强中非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支持适应非洲气候的智能型农业建设。中国已与多个非洲国家签订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协议,为来自非洲国家的官员提供环保课程培训,为非洲国家援助太阳能光伏发电机等环保设备,发射遥感气候卫星,以及合作开展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中国还与非洲深化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作,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等重点项目陆续投入运营,举办‘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研修班,在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等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在塞舌尔开展低碳示范区建设,支持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等国应对飓风灾害,为非洲市场提供新能源出行解决方案。中国还依托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开展‘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和‘中非绿色创新计划’,做实做深气候合作。”
刘青海专家说:“中国在南南合作机制下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合作全局,力争满足或兼顾非洲未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需求,提升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和能力。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达喀尔宣言》《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和《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同时首次发布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新时代中非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非洲大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已于2020年年底启动,为中非双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刘青海专家认为,气候领域的中非合作项目旨在非洲人解决国家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她说:“中非气候合作是全球发展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帮助非洲进一步探索绿色投资与绿色工业技术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发展气候适应型和包容性经济,为非洲国家破解发展瓶颈带来重要机遇,为世界解决发展难题凝聚共识。中非气候合作对气候治理国际合作起到示范作用。中非加强气候合作,有利于确保国际规则得到有效遵守和实施,推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切实践行气候变化领域达成的国际协议,摒弃‘零和思维’,努力实现互惠共赢;也有利于帮助加强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非洲、小岛屿国家的适应和减缓能力、管理能力和融资能力,妥善处理与气候相关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