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海所长说:“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推广,致力于为解决全球健康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考虑到非洲国家医药原材料丰富,与中国加强在医药领域合作的意愿强烈,中非医药产业特别是传统医药产业合作前景广阔。这些也必然提高中非应对公共卫生威胁的能力。”
“例如,中国与科摩罗政府合作开展的‘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群防群治、全民服药、主动干预、力求治标治本的‘中国方案’,帮助科摩罗建立起疟疾防控和监测体系,为其培养了大批基层抗疟人才,使其疟疾发病率下降超过99%,并实现了疟疾病例的‘零死亡’。这一抗击疟疾的方式还被推广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马拉维、多哥等非洲多国。又如,2017年正式启动的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控试点项目,将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从之前最高的8. 92%降至0. 64%。再如,2016年以来,中国专家分别赴马达加斯加、安哥拉、刚果(金)、乌干达等国助防控鼠疫、黄热病、埃博拉等疫情,有效遏制了各类疫情蔓延。”
她说:“一方面,非洲国家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医护资源匮乏,卫生体系运转效率低下,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很多非洲国家在卫生等领域都有明确的数字化战略。因此,开展中非互联网医疗合作,即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医疗信息管理、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健康医疗服务,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强化非洲的卫生体系,解决医患供需之间的矛盾,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
她说:“由纯粹的医疗援助向医疗援助和医学教育合作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将大大提高中非应对公共卫生威胁的能力。”
她表示:“其中,北京同仁医院与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合作的重症医学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与加纳库马西教学医院合作成立的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天津眼科医院与刚果(布)中刚友好医院合作的眼科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赞比亚利维•姆瓦纳瓦萨医院合作的腔镜中心、湖南湘雅医院与津巴布韦帕里雷尼亚塔瓦医院合作的泌尿系统疾病治疗中心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她说:“例如,中国已先后向非洲47国派遣了医疗队员2万多人次,救治患者2亿多人次,为非洲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为津巴布韦、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苏丹等国人民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的‘光明行’项目,使上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