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最近刊文称,中国外长王毅计划访美的主要目的是为两国领导人未来会晤奠定基础。当然现在还不清楚拜登和习近平会面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如果王毅访美成行,可被看作对美国官员一系列访华的回应。《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作者认为,两国都在试图缓解两国关系的紧张程度。有报道称,华盛顿官员预计习近平将前往旧金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如果中国国家主席出访,即使没有官方宣布会面,习近平和拜登也很有可能在峰会期间会晤。《外交政策》的文章指出,近几个月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美国高官陆续访问了中国,与中国保持着接触。包括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在内的几位美国参议员预计也将效仿这些高官前往中国。拜登政府总的来说还是试图稳定与北京的关系,但美国国会对任何缓和美中关系的举措都会感到不满。国会山的鹰派似乎担心台湾海峡可能出现军事升级,尽管华盛顿也承认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假设。《外交政策》的文章最后写道,拜登政府在以某种方式强调华盛顿寻求降低与中国关系的风险,而不是完全断绝与中国的关系。
不过,美国官员的言行也常常相互矛盾。例如,财长耶伦在访华期间曾向中国合作伙伴保证,美国仍然致力于保持建设性的关系与合作。但回到华盛顿后财长就改变了自己言论的实质。 据路透社报道,耶伦现在则称,美国的供应链,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已经变得过度依赖中国,需要实现供应商多元化。她说,虽然她不是工业主义的支持者,但她仍然认为,当其他国家通过巨额政府补贴创建半导体产业时,美国已经无视过久。在她看来,如果美国不能打造自己强大的半导体行业,国家将面临安全问题。耶伦认为,《芯片和科学法案》将有助于扭转这一趋势。路透社最后称,美国财长警告,不应仅仅出于短期经济收益的考虑而放弃自己的半导体生产。
目前美国半导体领域正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设法通过补贴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通过恐吓竞争对手。据The Register报道,美国打算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出口的限制措施。文章写道,规模空前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实施了一年。但现在华盛顿最终将堵塞所有“漏洞”,并将自己的限制性措施与包括荷兰和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采取的措施保持一致。其中这些措施应包括禁止向中国出口光刻设备以及其他与人工智能发展有关的技术。要知道,荷兰不仅扩大了超深紫外(EUV)光刻设备的出口限制,而且还扩大了深紫外(DUV)光刻设备的出口限制。这有可能会阻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掌握着7纳米及以下工艺技术的芯片生产技术,但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中的份额不会超过2%。此外全球科技公司正将业务重心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国家,包括越南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将逐渐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he Register报道称,日本也正成为加大半导体投资力度的国家:有报道称台积电最早将于本月开始在日本的新芯片工厂安装设备,工厂将于 2024 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营。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称,中国电动汽车将超越欧洲竞争对手。文章指出,过去十年该行业的大规模投资导致了严重失衡和生产过剩。中美地缘政治紧张使得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愈发困难。结果欧洲成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寻求新市场的重要目标。这进而加剧了欧洲制造商的竞争环境。目前中国出口的汽车几乎有一半销往欧洲。去年这个数字增加约60%。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电池电动汽车。过去 欧洲向中国出口的汽车一直远远多于进口。但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导致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喜欢国产品牌。国内新登记电动汽车中,国产品牌占80%。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感到担忧是可以理解的。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调查结果可能是征收反补贴税。短期来看,这样做会降低他们在欧洲的竞争力,进而阻碍中美以外最大汽车市场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可能的关税是否能阻止中国制造商还令人怀疑。未来电动汽车只会变得更便宜。中国人在这方面具有竞争优势。首先,中国生产过剩,企业会千方百计拓展海外市场。其次,人民币贬值会给出口商带来优势。最后,稀土金属价格下跌导致电动汽车主要部件电池的生产成本降低。当产品价格非常低时,关税的影响就变得非常有限了。过去八年里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大约下降了一半。相反,在欧洲其价格却上涨了。到2030年欧盟计划让至少30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去年约为300万辆)。这将推动欧洲大众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虽然关税可以让欧洲赢得一些时间,但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的那样,未来欧洲电动汽车制造商应在价格和技术上更具竞争力。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