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C的创建不会减少中国运往欧洲的货流

印度、沙特、阿联酋、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共同打造了一条所谓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这个贸易投资项目被写进了新德里G20峰会期间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中。正因为如此,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份有政治意向的宣言。
Sputnik
其预估预算以及每个参与者的贡献暂时没有公布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该项目的发起者许诺,其实施计划和期限将在未来60天内确定。目前已知,将有两个走廊——连接印度和波斯湾的东部走廊,连接波斯湾和欧洲的北部走廊。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该项目若能实施对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利好,但最终是否能真正落地值得怀疑。
朱威烈教授说:“‘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政治含义大于经济含义。实际上对于这一大型经济走廊而言,如果后续能够真正落地建起来,对印度和中东的经济投资发展都是利好,能够促进南亚-西亚-欧洲的陆路和海洋连接。对此我们是乐见其成的。但最终项目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恐怕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看上去合作是以美国为主导。同时,该走廊建设的宣布也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的巨大。美国试图复制同一模式,打造以自己为主导的亚欧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不过美国本土的基础设施就面临老化问题严重的问题,两党在升级改善问题上也是争执不休,始终无法拿出具体的行动计划。近年来随着全球南方影响力的不断上升,美国和欧洲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合作倡议,比如‘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和‘全球门户’计划,只是都不见项目落地。可以看出,美国和此次G20峰会的东道国印度都有打造经济走廊的想法,然而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全貌并没有公布,后续的一系列问题还都是一纸空文,比如路线如何规划?谁来负责修路?修怎样的路?等等。所以最终该项目是否能够落地,恐怕值得怀疑。”
专家:欧洲的最大风险来自美国,无需对华“去风险”
众所周知,IMEC倡议的宣布正值第三届中国“一带一路”高层论坛举办前夕。此次论坛将于十月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数十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参加。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研究组负责人阿列克谢·库普利亚诺夫认为,IMEC未必是针对中国,但很明显是试图在创建“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

阿列克谢·库普利亚诺夫专家说:“中国在印度洋的活跃让印度感到不安,所以它试图建立有他国参与的大量项目,以便其成为中国倡议的替代方案。印度试图证明,它有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虽然印度本身多少可用于在国外投资的自由资金。相反,印度自身需要投资,所以便试图建立某些机制,例如,它可为其提供劳动力、‘智力’和尤里的地理位置。IMEC就是这种典型例子。IMEC不会减少中国运往中东和欧洲的物流规模,实际上现在也对中国商品构成多大的竞争,至少是因为印度总的来说就没有像中国那么多的可出口给欧洲的商品。印度与全球的经济联系相当的薄弱。”

近来印度明确表示,它将争取占据亚洲地区的经济前列。不过,正如独立分析人士、全球市场问题专家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的那样,美国为了自身利益目前正在想尽办法利用印度的这一想法。
他说:“美国明白这个地区正在远离它的影响范围,所以千方百计想把它抓到自己的轨道上。IMEC很有可能是美国的倡议,利用了印度的愿望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企图为了自身利益建立某个国家共同体,包括企图分裂金砖国家,挑拨中印关系,以维护自己的影响力。不像美国此前建立的经典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新倡议不针对其他国家。但是它不像‘一带一路’那样对合作持开放态度,而是在成员国组成方面有着一定的自治和封闭性。这也是小集团思维的特征之一。”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举行
专家预测,对阿联酋、沙特等金砖国家来说,参与这一项目能带来好处,但也有明显风险。

他说:“美国试图通过这个项目让自己的影响力重返沙特,而美国现在在那里 的地位明显减弱。但沙特和阿联酋把自己的发展同东方联系了起来,包括同中国。可见,如果把政治游戏强加给他们,他们就会再次背离美国,把发展寄希望于同中国和金砖国家潜在的发展机会。而重走对西方依赖的老路,对他们来说是死路一条。”

朱威烈教授认为,IMEC的发起者们,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借鉴中国“一带一路”的宝贵经验。中国对此是开放的。
朱威烈教授说:“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中国还将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应该说十年来中国的成绩斐然,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地区人民收获幸福感。对此我们也希望美国、欧洲、印度等国能够借鉴中国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享。”
IMEC旨在把中东国家借助铁路和港口同印度连接起来,推动同欧洲的贸易往来,减少运输时间、费用和燃料。参与方打算在铁路沿线铺设电力和数据连接电缆以及用于发电的氢气管道。
COMTRANS-2023展会:中国企业对俄罗斯市场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