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季斯拉夫·别洛夫专家说:“朔尔茨站在了默克尔一边。他赞成在西方对华价值观立场和德国经济利益之间保持平衡,他还是在台湾问题上不干涉美中军事政治矛盾的支持者。”
胡春春专家说:“从宏观层面来看,受地缘政治变化影响,目前美西方国家将‘安全化’纳入各个领域政策的考量范围,特别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去风险化’概念非常流行,因为它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的强硬和危险。然而无论宏观层面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如何发表言论,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微观层面的经济基本面,比如中德经贸联系是否依然强劲,某些领域经济数字下降的原因又是什么。从这一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德经贸关系仍然拥有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加强对外合作的趋势,而德国在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等议题上同样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包括汽车工业未来转型之际也需要有竞争力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支持。应该说中德未来合作的空间很大。”
胡春春专家接着说:“就‘去风险化’而言,我认为有必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看待,不宜只盯住其中一方面。而且国家和社会运作的基础是经济,德国政府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无疑需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利益。只不过当前德国是三党联合执政,各个政党的对华态度和对‘去风险化’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一旦涉及对华政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个博弈的过程,即德国政府内部需要进行意见统一。因此我们也不必立刻下结论。另外,当前德国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尚未民粹化和情绪化,基本比较稳健。”
弗拉季斯拉夫·别洛夫说:“现在不能非常肯定此次柏林会谈会让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加强在德国的地位。也许中国能保持这一地位,但不会加强,这是两回事。现在,对发展合作的需求与借批评中国获得暂时政治分数之间的钟摆的摆幅很大。虽然钟摆暂时还未停止,但这不应在总体上恶化对双边经济关系积极发展的预测,而美国通过布鲁塞尔当然会挑拨欧盟同中国脱钩,让个别欧洲国家利益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想借此让自己同中国的矛盾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因为美国已经开始意识到恶化对华关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