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但不能降低来自中国的风险

© AFP 2023 / JOHN MACDOUGALL德国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但不能降低来自中国的风险
德国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但不能降低来自中国的风险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6.2023
关注
评论
中国需要像同有能力履行契约的独立伙伴一样同德国对话。周二中国总理李强在柏林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谈时表示希望德方继续保持开放心态,坚持独立自主,以国际规则为基础、以契约精神为原则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中国领导人在同欧洲同行会谈时反复强调,希望同他们对话是的确在同欧洲人对话,而不是同完全依赖海外盟友的伙伴对话。李强首次以总理身份出访期间实际上再次肯定了这一立场,但更加强调了德国切实履行契约的自主能力。表明这一立场很可能是因为德方打算重审向中国运营商中远集团(Cosco)出售汉堡四个终端港口中的一个的股份的条件。
德方允许收购的不是最初宣布的35%,而是24.9%的少数股权,但正如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季斯拉夫·别洛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所说的那样,这一妥协方案依然是朔尔茨对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的胜利,德国总理也对本国外长贝尔伯克有关来自中国的威胁这一言论置之不理。

弗拉季斯拉夫·别洛夫专家说:“朔尔茨站在了默克尔一边。他赞成在西方对华价值观立场和德国经济利益之间保持平衡,他还是在台湾问题上不干涉美中军事政治矛盾的支持者。”

周二,李强总理在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呼吁德国不要以“去风险”为名,行“脱钩”“断链”之实。中国总理深信,这不符合双方利益。李强总理表示,大多数德国企业不会把中国看作风险源,不会同意在对华关系上进行所谓的“去风险”。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记者会上则强调,德国“不想脱钩,我们只想去风险”。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欧洲研究负责人胡春春在两国总理的言论中没有发现立场上有什么不可调和的冲突。

胡春春专家说:“从宏观层面来看,受地缘政治变化影响,目前美西方国家将‘安全化’纳入各个领域政策的考量范围,特别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去风险化’概念非常流行,因为它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的强硬和危险。然而无论宏观层面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如何发表言论,最终还是需要落实到微观层面的经济基本面,比如中德经贸联系是否依然强劲,某些领域经济数字下降的原因又是什么。从这一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德经贸关系仍然拥有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加强对外合作的趋势,而德国在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等议题上同样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包括汽车工业未来转型之际也需要有竞争力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支持。应该说中德未来合作的空间很大。”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визит премьер-министра РФ М. Мишустина в Китай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6.2023
李强:中方希望德方坚持独立自主,以契约精神为原则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胡春春专家认为,重要的是德国政府在对中国经济“去风险”问题上应从本国利益出发。

胡春春专家接着说:“就‘去风险化’而言,我认为有必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看待,不宜只盯住其中一方面。而且国家和社会运作的基础是经济,德国政府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无疑需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利益。只不过当前德国是三党联合执政,各个政党的对华态度和对‘去风险化’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一旦涉及对华政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个博弈的过程,即德国政府内部需要进行意见统一。因此我们也不必立刻下结论。另外,当前德国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尚未民粹化和情绪化,基本比较稳健。”

尽管德国存在过度依赖中国的政治言论,从去年结果看,中国仍是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已是连续七年保持这一地位,贸易额约有2980亿欧元,高于2021年约21%。
中国市场、中国产品和半成品及德国工业所需的中国原料对德国来说的重要性不可置疑,但是迎合美国而支持同中国脱钩的人鼓动德国同中国断链。

弗拉季斯拉夫·别洛夫说:“现在不能非常肯定此次柏林会谈会让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加强在德国的地位。也许中国能保持这一地位,但不会加强,这是两回事。现在,对发展合作的需求与借批评中国获得暂时政治分数之间的钟摆的摆幅很大。虽然钟摆暂时还未停止,但这不应在总体上恶化对双边经济关系积极发展的预测,而美国通过布鲁塞尔当然会挑拨欧盟同中国脱钩,让个别欧洲国家利益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想借此让自己同中国的矛盾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因为美国已经开始意识到恶化对华关系的危险。”

中国总理李强此次欧洲之行将持续到6月23日,在结束访问德国后,将对法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
德国总理朔尔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6.2023
德国总理:德中经贸和双向投资联系紧密,德方无意对华脱钩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