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活跃,首先为工业金属价格的上涨创造了先决条件。根据俄罗斯-亚洲商业委员会(RABC) 分析部门的数据,工业金属——铜、铝——的价格将在 2023 年涨幅最大。锌和镍也会有小幅上涨。另一对中国需求敏感的资源是石油和石油产品。根据欧佩克1月份的预测,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51万桶/日。燃料和能源综合技术发展研究所(IrtTEK)的专家基里尔·罗季奥诺夫认为,在中国经济所有部门中航空运输可以保证对石油产品需求的最大增长。基里尔·罗季奥诺夫表示,从 1 月 8 日起取消多项“新冠”限制措施将刺激整个东亚的航空旅行。2022 年 11 月东亚国际航班的旅客周转量比危机前水平低 50.5%。总体而言,专家们认为工业金属价格上涨对俄罗斯有利。对冶金煤的需求增强也有益于俄罗斯。金融网站分析师安德烈·马斯洛夫指出,俄罗斯还计划增加对中国的能源供应。为了更准确的预测,专家们正在等待中国经济需求增长的具体指标,而这又取决于许多因素和全球不确定性的增加。
在业内媒体中可以看到更多的乐观情绪。《西伯利亚石油与天然气》杂志刊登了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谢尔盖·萨佐诺夫撰写的一篇关于俄中在能源领域合作计划及其前景的文章。就石油项目而言,最大的是“东方石油”——这将使为亚洲国家建立长期和有保障的能源供应成为可能。据“俄罗斯石油”公司估计,到 2033 年“东方石油”的石油产量将达到 1.15 亿吨。该项目的开发涉及北海航线的积极参与和适当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萨佐诺夫认为,最有希望的是天然气部门——在几个项目框架内同时开发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到 2024 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的40% 将由“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提供。2025年俄中天然气管道最后一条南支线将投入运营。总长度超过 8000 公里的中俄管道系统将连接成一个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九省的天然气供应网络。输气管道的两条支线已投产。南支线建成后,日输气能力将达到5000万立方米,是目前的3倍。前景同样看好的是俄中联合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和“北极液化天然气 2号”。 作为“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的一部分,计划达到年产1660万吨液化气和120万吨凝析油。“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第一条线预计将于2023年下水销售,第二条和第三条线预计分别于2024年和2026年投入运营。2024年中石化与西布尔股份公司正在建设的天然气化工综合体也将竣工。 萨佐诺夫预计,这些项目成功实施后,在可预见的未来仅管道输气量就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
为了获得稀土金属,进口国与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之间的争夺战日趋白热化。政治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形成全球对稀土金属依赖的先决条件不言而喻:缺了稀土,就不可能制造从智能手机到涡轮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和稀土金属生产国是中国。中国本身同时又拥有发达的工业部门,当然首先要尽量满足国内需求。而稀土金属进口国今天正在试图保持获得必要原材料的渠道。2022 年 6 月美国和日本宣布建立一个新的国际机构,以保证其参与者获得稀有金属。预计该机构将包括十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一些亚洲国家。按照他们的计划,该机构将为新矿床的开发和可靠供应链的运作提供必要的投资。彼得罗夫斯基建议,可以通过与拥有资源的国家合作来抵消这种机构。与能源领域一样,就稀有金属而言,俄罗斯和中国可以再次互相帮助,依靠互补,而不是“反对某人”,是基于市场关系。彼得罗夫斯基专家最后写道,西方不知为什么今天变得如此“不欢迎”市场关系,他们正竭力利用制裁、限制和没收的“经济模式”将其取而代之。
30年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36倍,指标正在逼近俄罗斯。《独立报》采访的专家解释了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的经验。俄罗斯-亚洲商业理事会主席马克西姆·库兹涅佐夫认为,关注中国是有道理的:中国奉行双循环战略,即经济增长依赖于工业出口,同时依赖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在这方面,人口众多的因素对中国有利,提供了内需和劳动力资源。 TeleTrade 分析师阿列克谢·费多罗夫认为,就人均 GDP 而言,将俄罗斯与中国进行比较并不能提供多少信息。现在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任务不同,这都影响着最终的指标。费多罗夫同意俄罗斯已经用尽其原材料出口模式,需要更加关注制造业。同时,这位专家认为,中国也已经用尽了“出口-工业”模式的增长极限。费多罗夫总结道,现在中国需要转向以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为经济中心的模式。
俄罗斯卫星社不对转载自外国媒体的信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