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指出,对于广大东盟民众而言,中国首超日本,成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2019年进行的一项类似民调结果则恰恰相反:51%的受访者当时投票给日本,48%投给中国。在疫情期间,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于贸易优先事项排列的这种变化,有几个原因。
现任美国政府决定继续走由奥巴马提出但在特朗普时期被遗忘的“重返亚洲”路线。拜登最近的亚洲之行旨在让东盟国家相信,美国可以成为不比中国差,甚至可以更好的合作伙伴。打着“共同的自由价值观”、维护基于规则(即含糊不清的政治口号)的国际秩序的幌子,华盛顿试图将东盟国家拉到自己一边,包括迫使其减少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经济力量中心向亚洲转移之势已经不可逆转。
“当前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中心是既定的事实,该地区既有发达国家,也有新兴发展中国家,二者很难完全分离开。应该说亚太地区是一个综合市场。当然,这项日本在东盟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也没有问题,毕竟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小,与东盟、澳大利亚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密不可分。虽然美国提出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但是一些相关国家也是RCEP的成员国。而印太经济框架是无法与RCEP相比较的,因为该框架不涉及市场的相互开放,仅是建立一种供应关系和规则制度,并且是RCEP早已经在制定中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可能在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方面还是会选择对本国发展有利的态势或架构,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与至少提议美国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贸易协定的奥巴马不同,本届美国政府并不急于为其在东南亚的倡议赋予经济内核。各方利益分歧太大。对美国来说,重要的是维持地缘政治霸权。但与此同时,面对国内经济问题,美国社会的保护主义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亚洲伙伴期待已久的自由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自由交换技术和数据,这一切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维持甚至加强其政治影响力的尝试不太可能成功。专家陈凤英说,毕竟,富有成效的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基础仍是经济和贸易。
“实际上贸易的背后都是国家政府在支持,贸易关系的良好有利于推进国家间的关系,增进信任和加强沟通。虽然政治关系的背后包括安全、经贸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经贸依然是关键的关键。当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难以分割,这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国家间关系的走向。从当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我认为不必过于担心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