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周五表示,考虑到降低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可能对降低美国通胀率产生“理想效果”,这是值得考虑的。 而耶伦此前在另一次采访中对 CNBC(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表示,美国的通胀可能已经见顶,但她警告称,物价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
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亚旭博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美国只会降低非关键领域、非战略性的中国商品的关税,目的是为了暂时缓解美国国内的高通胀,美方不会放弃对华全面战略竞争。
她说:“美国或许会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削减那些对美国有益的中国商品的关税,而对那些对美国构成竞争关系的科技领域的商品,美国肯定不会在关键领域对华放松警惕和减少打压,我们要看见美国真实的意图,他们永远是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毕竟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使中美双方都受到很深的损失,目前美国通胀居高不下,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来缓解这种压力,只能是重新思考之前出台的措施是否存有问题。”
在耶伦发表上述言论的前一天,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达利普·辛格也建议美国可以降低对自行车或服装等一系列非战略性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帮助对抗通胀。 辛格表示,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关税可能为美国现任政府提供了一些谈判筹码,但这些商品不具有战略目的。 他说,降低这些(非战略性)商品的关税,专注于包括关键技术在内的更具战略意义的领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美国目前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这让拜登所在的民主党面对今年11月的国会中期选举倍感压力。随着能源、食品和其他商品成本的增加,拜登的支持率正在下降。 路透/益普索民意调查于上月底进行了一次全国性民调,结果显示54%的美国民众不满意拜登的施政表现,拜登的民意支持率降至40%的新低。民调受访者称经济是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是海外问题。对于寻求在11月8日选举保住国会控制权的民主党而言,这是一个明确警讯。 据了解,美国国会大部分成员都会在中期选举中改选,包括两年任期的众议院的435个全部席位,以及在参议院100个席位里33或34个。目前,参众两院全由民主党控制,但仅拥有微弱多数,因此失去任何一个的控制权都会使拜登的立法议程陷入停顿。而如果民主党在国会的优势无法继续保持,拜登恐怕很难还有足够的政治能量争取连任。
钱亚旭强调,面对美国国内结构性危机导致的高通胀,美国没办法出台有效的措施缓解这种情况,同时面临国会中期选举的压力,因此民主党在此时提出考虑降低中国商品输美的关税是主要目的是为自己的中期选举服务。
她说:“美国政策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具有排它性的,一旦对手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它不惜动用一切的力量维护自己的霸权,无论是舆论战、金融战,还是贸易战,包括在乌克兰局势中针对俄罗斯的种种举措。美国考虑降低部分输美中国商品的关税,是为了释放出某种信号,显示他们在积极应对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问题,这样能够对民心有一些安慰。这一切都是为了内政指标,美国的结构性的危机不会得到任何解决。”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3月以“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为由,发动了大规模中美“贸易战”。2020年1月15日,中美两国在白宫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美国同意在30日内,将针对12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新征关税降低一半至7.5%。但美国较早前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的25%关税则维持不变。中国对1100亿美元美国商品的关税也依旧不变。此外,中国将扩大自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进口,未来两年的进口规模,要在2017年基数上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 而美国普查局今年2月表示,据中美贸易数据,中国没有兑现在2017年基础上增购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和服务的承诺。3月底,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对众议院筹款委员会表示,美国与中国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未兑现的购买承诺以及更广泛的非市场政策进行的谈判“过于困难”。华盛顿“不能停止推动中国进行改变”,但不能坐等中国改变政策。除了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做出改变,美国方面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包括在国会通过立法,促进对创新、半导体和制造业供应链回归美国本土的投资。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4月21日在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出席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事实证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早日恢复正常经贸往来是双方普遍呼声。
中国商务部近日也表示,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世界经济恢复。希望美方尽快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及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打压,为扩大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