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言论是为了转移美国人对现实的国内问题的视线

在等待美联储会议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出现下跌。沪深 300 指数下跌 0.8%,上证综指下跌 1.1%。分析师预计量化宽松计划将被缩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收紧。在监管机构试图解决紧迫的国内问题的同时,白宫的政治言论旨在将选民的注意力转移到臆造中的外部威胁上。
Sputnik
如果看看西方新闻资源报道的议程,就会感到美国似乎正处于外部威胁的“圈子”中。一会儿是来自俄罗斯的所谓军事威胁,一会儿中国又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实际上中国近年来已成了美国媒体关注的主要“对象”。有关中国不公平贸易做法、窃取美国先进技术的威胁​​以及中国似乎存在的人权问题、贸易不平衡等的报道仍在继续。始于特朗普的中国威胁论在拜登上台后继续获得支持。联邦调查局此前承认,每隔 10 小时就会对中国发起一项新的调查,涉及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以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其他威胁。
然而,这些案件中的大多数随之在审判前就已不经敲打,就像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钢的案件一样。后者被指控隐瞒与中国的关系。美国政府也没有对中国似乎不遵守已经到期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条款采取任何实际措施。换句话说,如果对其本质稍作分析,对中国也根本提不出什么。但对于媒体空间来说,只要持续不断制造负面背景、发表中国威胁论就足以了。美国政治机构像咒语般地重复着关税、不遵守协议、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间谍活动、限制自由、专制、制裁等词语。主要目的就是在听众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外部威胁意识,而美国政府目前正在无情地与之斗争。
如果你试图关注真正的国内问题,可能会遭遇粗话和侮辱,甚至有时来自总统本人。福克斯新闻记者彼得·杜西(Peter Doocy)不久前就有过这样的遭遇:他只是问拜登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通货膨胀是否是一个政治责任问题?拜登以毫不掩饰的讽刺回应说:“更多的通货膨胀是非常好的资产。”然后,他摇摇头,用下流的话诅咒记者。同一天拜登打电话给这名记者,据称是自己为这种侮辱向记者道歉
然而,这种情况很好地表明了通胀这个话题对美国政客来说是多么敏感。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亚旭博士认为,即将举行的选举对民主党来说不是好兆头。钱亚旭博士说: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拜登政府的行为与社会、商会和民众的意愿背道而驰,这一矛盾反映出拜登的刚愎自用,以及执政能力的有限。根据目前美国民调显示,预计今年11月民主党将失去对国会的控制权,到时拜登无疑会面临一场大的清算。”
当谈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时,有时会忘记美国通过债务为其活动提供资金。去年美国国债自二战以来首次突破100%大关。刺激经济的大规模计划、对人口和企业的社会援助是通过发行新美元来资助的。仅在 2020 年就印制了当时世界上流通的所有美元的四分之一。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货币供应膨胀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通货膨胀。有一段时间美国当局设法抑制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股市吸收了所有的通货膨胀。标准普尔 500 指数在一年内上涨了 27%。但最终,通胀过程蔓延到消费市场。尽管由于美国当局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一揽子措施来帮助民众克服由 COVID-19 大流行引起的危机(超过 1 万亿美元),名义家庭收入增长得相当快,但事实证明,通货膨胀变得愈发严重。结果,与2020年的水平相比,美国家庭的实际收入下降了1.2%。
对此美国当局将继续试图转移人们对这一尖锐问题的注意力。反华言论在这里被派上了用场。正如钱亚旭专家所说,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应该预料到政客们的反华情绪会增加,他们借此企图掩盖自己的误判和错误。钱亚旭博士接着说:
“我认为拜登政府的反华言论会更加猛烈,而这也是他黔驴技穷的表现。实际上美国的选举政治目前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因为经常需要中期选举,四年一换届,导致政客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政治动员方面,而不愿意进行需要大量投入的长期改革,这也使得这类改革举措都非常难被推动,包括拜登的一些法案在推动过程中也遇到共和党的责难。再加上拜登的执政能力有限,疫情治理的效果不大理想,所以他只能通过反华来收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提升一点支持率。毕竟当前反华牌还是很好用的,民众至少能看到拜登塑造的强硬形象。不过这不仅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反而会让美国的国运越来越差。”
问题是,华盛顿利用中国威胁这个话题的时间越长,其措辞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明显。很明显,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仍未取消,只会加剧通货膨胀。美国不可能拒绝中国进口,因为中国向美国供应的所有产品中,多达50%是中间产品,然后被美国制造商使用。由于大流行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中国商品的需求量更大。贸易统计数字尤其证明了这一点。2017年,就在贸易战开始之前,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750亿美元。到了 2021 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3965 亿美元。
拜登会向中国让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