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当地时间6日宣布因为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将“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8日表示:“我们已经就这个问题与世界各地的伙伴进行了讨论。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我们对中国政府一再‘侵犯人权’感到担忧,因此我们宣布不会派任何外交代表参加北京奥运会。”
同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英国不支持抵制北京冬季奥运会,但将不派政府官员出席北京冬奥。此外,澳大利亚也明确表示,出于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担忧,将对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
中国驻澳洲使馆发言人对此回应称,中澳关系陷于目前的困境,责任完全在澳方。中方再次敦促澳方采取切实措施,为推动双边关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澳方表示不派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与其所谓希望改善中澳关系的公开表态背道而驰。中国驻英国、加拿大大使馆也相继批评英加针对北京冬奥的做法。
中国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龚洪烈副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美澳加英这些国家此前经常借新疆议题干涉中国内政,而冬奥会正好给了他们进行政治姿态展示的机会,不过,这种表态对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会产生实质影响。他说:
“冬奥会的主角是运动员,政治并不是奥运会的主题。这些国家试图把体育运动政治化,借此对中国施加压力或干预中国内政,尽管可能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新的负面影响,也会在国际舆论中制造一定的声势,但它造成的实际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有限。”
目前,美国在亚洲的两大盟友日本和韩国还未就是否跟随美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作出表态。综合日韩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在官邸接受采访时,“将综合考虑奥运会及对我国外交的意义等,从国家利益的观点作出自主判断”。
而韩国外交部副部长崔钟建9日表示,平昌、东京、北京的东北亚奥运接力意义深远,“韩国将作为前一届大赛的东道主发挥自身作用”。有分析认为,此言或意味着韩国不会参与“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不过崔钟建说,政府尚未作出任何决定。韩国青瓦台高官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政府仍未决定是否派官方代表出席明年2月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当前做决定还为时尚早。
专家龚洪烈指出,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些欧洲小国跟随美国,加入抵制冬奥的阵营,但这些国家影响有限,而其他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例如德国、法国,可能会基于和中国关系的考量,采取折中政策。他说:
“首先,对韩国而言,它很难毅然决然地采取和中国全面对抗的政策,因为这样做对韩国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它取悦美国得到的好处。此前韩国也不太愿意在新疆议题上制造舆论、批评中国,所以韩国此次就冬奥会的表态和此前的政策基调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但是,韩国派遣很高级的代表团来中国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别大。”
“其次,另外一个值得观察是日本的立场,日本追随美国政策的可能性相对说也不是特别大。因为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近,在很多议题上双方的看法并不像中国和欧美国家差异那么大,此前中国支持日本东京奥运会在先,从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尽管日方可能不会高调支持北京冬奥,但是在这一议题上制造事端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美国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后,中方做出严肃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日回应称,美国政客在没有受到邀请情况下不断炒作“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完全是自作多情。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坚决反制措施。
谈及中方可能进行的反制措施,专家指出,中方或将根据对等原则,也在国际比赛上对美国进行同样的政治表态。但不太可能会因为此次抵制事件将怒火蔓延至双方经贸领域。他说:
“总体而言,中国的反制措施将是对等的政治表态。除非某些个人和企业和美国‘外交抵制’冬奥的议题相关,比如一些个人或企业在其中发挥了恶劣的作用,中方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制裁。”
尽管上个月中美领导人进行了视频会晤,两国元首都认为,此次会晤是坦率、建设性、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但龚洪烈副教授指出,现在整个美国社会已经形成了对中国的错误认知,美国借由此次冬奥会联合盟友对华施压并不在意料之外。他说:
“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双方的利益倾向和在很多议题上的认知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双方关系并不会由于领导人的一两次会谈出现根本的扭转。美国对冬奥会采取的立场也反映出美国未来对华政策的强硬走势。”
关于美澳英加相继表态不派外交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9日回应称,美、澳、英、加等个别国家拒绝共提北京冬奥会联大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又自编自导自演不派官员出席的闹剧,站在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对立面。我们希望相关国家践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不要做破坏奥林匹克事业的ABC。”所谓的“连锁反应”不值得担心。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国际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赞成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