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全球门户”是在G7峰会后推出的。会上各方达成共识,制定自己的可替代“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发展方案。当时,七国集团峰会宣布,启动在美国主导下的“重建更美好未来”(B3W)。暂时,B3W细节不详。对外宣传的仅是声明性目标:本着可持续发展、透明性和法治与人权至上的原则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
多年时间里,欧盟已在探讨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方案的必要性。2018年,时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宣布,欧盟正制定可在亚洲和欧洲实施的基础设施减方案。她在不触及细节情况下强调,计划吸引更多的国家机构、私营金融组织,包括主权基金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
现在,此计划有了具体内容。彭博社援引文件草案写道,“全球门户”倡议将从欧洲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基础设施项目拨款400亿欧元。另有数十亿欧元将以项目费的方式出现。此外,据了解,本年度预算中,在“全球欧洲”促进发展项目框架下,将大大增加对交通物流系统的投入。预算截止到2027年,总额为795亿欧元。
文件强调,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欧洲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推动欧洲可持续发展原则。但计划不限于欧洲国家,具有全球性特质。关注的焦点是,清洁能源项目、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和金融以及通信。比如,西巴尔干和土耳其应在跨欧洲物流网项目中获得资金,而东欧国家主要关注的是可开采自然资源的清洁能源,以及用于生产蓄电池的供应链;南欧的注意点是氢能源生产。欧盟为非洲国家投资已达2220亿欧元,计划发展数字经济。
“全球门户”倡议不仅用于发展中国家。比如与日本,计划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推出联合研究计划。可以推测,将在此领域进行合作。欧洲可在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使用的伦理原则制定以及法律管理方面施加重大影响。
不管怎样,目前还没有哪个项目能够超过“一带一路”全球基础设施倡议规模。最为重要的差别是,“一带一路”项目已在实际运作。在此项目框架下,中国在138个参与国,仅在全年即已投资470亿美元。总倡议框架下,将投资2000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与西方一些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并不想清除竞争对手,使“一带一路”成为唯一的此类倡议。恰恰相反,中国所拥有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完全满足其他国家对基础设施和发展需求。也就是说,“一带一路”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强调,此类全球倡议越多就越好,其中包括对中国来说。她说:
“我认为‘全球门户’计划没有必要针对中国。中国尚未完全进入欧洲市场,欧洲作为一个统一市场,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时,若能与中国的中欧班列和‘一带一路’项目衔接,我想这是好事。欧盟继美国后推出基建计划,可能主要还是为了应付美国‘重建更美好未来’的基建计划。目前中欧两个倡议的具体区别尚不明朗,但是二者的交叉重合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世界所需要的。世界范围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很大,不是中国一个国家便可以承担所有。现在美国和欧洲要参与进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目的如何,都是对世界有利。既然对世界有利,那么对中国也是利好,毕竟中国‘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规模和经济影响力已经涉及全球,在欧洲、非洲、拉美和亚洲都有中国的利益。若是当地的交通要道通畅,设施更加现代化,也将便于中国的商人、游客前往。因此我认为无论是谁,只要在这方面愿意投入资金,都值得欢迎。”
近日,美国宣布,有意激活基础设施项目,为B3W填充具体内容。美国副国安顾问辛格承诺,明年一月份将在世界投资5-10个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据悉,美国将推出一整套的金融工具,包括贷款担保、投资股份和技术鉴定等等。从此方面看,美国、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对抗,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基础设施倡议竞争,最终导致增加融资量,这是很多国家所需要的。据各种评估,为建起现代化的、安全的基础设施,到2035年前,各国约需要40万亿美元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