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香港科学家制造出全球首个可用3D仿生眼

香港的学者们首个制造出人工视网膜,复原人眼结构。
Sputnik

增强现实如何帮助时尚业保护生态环境
名为电化学仿生眼(EC-Eye)的设备未来将不仅帮助恢复视力,还能赠给人们超人类的能力。项目参与者之一、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工作人员范智勇教授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记者介绍了这项技术将何时问世。

这种装置是由多孔氧化铝制成的半球形。里面有光电发送器,从中引出轻薄的柔性导线。它们模拟把人眼与大脑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

范智勇教授解释说,未来当这项技术进入医院时,将完全不需要取代眼球。人工视网膜将直接敷在病人的眼睛上。

“如果我们取代人类现有的视网膜,比如说,视网膜脱落或者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我们是用纳米线视网膜取代人类现有的视网膜,那么人类整个眼球的构造是不改变的,人们还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范智勇教授解释说。

在现阶段只能通过电脑实际展示3D仿生眼的工作。借助柔性的金属电缆可以将它连接到电路板和电脑上。

“我们现在这个技术要应用到人身上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先要在体外做一些细胞实验,然后到动物实验,最后才能应用到人身上。并不是说这么快就可以变成产品应用到人身上。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范智勇教授说。

就像任何电子装置一样,电化学仿生眼(EC-Eye)设备需要电源。但无需担忧电化学仿生眼需要接通插座或者更换电池的问题。该设备可自行充电,过程是这样的:

“我们仿生眼的设计借助的是太阳能电池,它叫做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我们每一个纳米线都仿生一个视细胞。而这个纳米线可以产生光电压和光电流,就像太阳能电池一样,照光之后在纳米线的两端就会产生光电压,利用光电压来刺激视神经元。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纳米线本身照了光之后,光就会变成电。”——范智勇教授说。
展望未来:香港科学家制造出全球首个可用3D仿生眼

除了恢复视觉功能外,新视网膜还能够赠给人以超能力,比如:夜视或远视。但香港学者们认为,需要限制这些功能,从而避免这些功能被用于不良目的。

“其实我觉得应该限制。比如,将来这个东西变成产品,成熟之后,我们让医院的医生来帮我们安装这个东西,我觉得应该适当加一些限制,什么样类型的超级视网膜应当被安在什么样的人身上,我觉得国家应该有个管控。”————范智勇教授说。

《自然》(Nature)科学杂志5月称这项技术为生物学的真正突破。在试验过程中,3D仿生眼能够辨识字母和其它标识。未来,这项技术可能用于制造类人机器人和研发功能更佳的义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