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在国际结算中可能广受欢迎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消息,香港和泰国正在研究区块链跨境支付双边系统。系统还暗示使用专门研发的数字货币。但据报道,这一系统将不在国内流通,而只是用在跨境支付方面。
Sputnik

中国放松对比特币监管或因惧怕天秤币?
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早在2017年,他们就在考虑发行加密货币的可能性。但经研究后得出结论:这种工具不适合用于国内市场上的零售支付,因为香港在无现金结算方面的支付基础设施本来就相当高效。此外,不清楚哪类服务用加密货币来支付更方便,如果利用现有的结算手段就能完成任何网上购物,那人们何必需要加密货币呢。
然而,香港金融管理局认为,加密货币可以大大简化国际结算程序。目前各国银行需要开设往账(Nostro account),才能确保进行国际结算。几个银行可以加入业务链,视银行数量而定,结算需要2到7个工作日。而利用区块链科技有助于避免开设往账的复杂程序,减少中介数量。这样,各国之间的区块链交易如果不是瞬时的,那么至少会比传统方法快很多。
去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泰国银行签订了关于共同研究借助区块链技术开展跨境交易可能性的谅解备忘录,项目名称是Inthanon-LionRock。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现在双方获得了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开发出了以美元资产为保障的专门加密货币,以及香港和泰国之间的跨境区块链-网络。内部试验显示系统工作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现在,香港和泰国共有10个银行参加项目。其中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HSBC)、众安銀行有限公司(ZA Bank Limited)、泰国盤谷银行有限公司(Bangkok Bank Public Co. Ltd.)、鹰泰银行(Krung Thai Bank Public Co. Ltd.,又名泰京银行)、渣打银行(泰国)有限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Bank (Thai) Public Co. Ltd. )。目前区块链-走廊以测试格式运行。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系统对其它司法管辖范围来说可以定标。实际上,目前还没有宣布香港和泰国之间的加密-结算系统的正式启动日期。
加密货币:从投机炒作到金融监管工具
尽管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已经确立了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但整整一系列的其它国家正在考虑实施本国加密货币的可能性。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说,发明加密货币的初衷是为了借助新科技改善效率,降低结算壁垒,尤其是国际结算的壁垒。但周小川说,加密货币同样可能对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产生震荡效应。因此,围绕应该如何管理加密货币、央行在此过程中应该起到何种作用出现了辩论。中国宣布,已经在研发本国的数字货币,它即将代替流通中的现金(M0)——可能大大简化支付系统。但是,虽然已经很久前就已经放出了消息,但中国数字货币仍处于高度准备阶段,目前正在进行试验,仍像过去一样不清楚计划何时发行。
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种加密货币,由一个笔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或一伙人发明,作为分散且不受任何监管的支付系统而创建,以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比特币的基础是自由意志主义思想,创建者认为危机是央行和大型金融集团挑起的,因此为了稳定世界体系,需要不受任何人或机构监管的货币。但大多国家的政府对此持怀疑态度。去中心化的超国家货币打破了国家对本国货币的垄断。另一件事是作为比特币发行和处理基础的区块链科技。人们逐渐了解,这种科技有助于把交易花费降至最低程度,并瞬时完成结算,甚至是国际结算。
结果,许多国家都在讨论基于区块链的现代支付系统的必要性。在去年11月巴西利亚的金砖国家论坛上,工商理事会讨论了打造金砖国家加密货币事宜。金砖国家饶有兴趣地考虑去美元化、转而在本组织支付系统和本币的框架下进行结算。为了进一步开展本币结算,在金砖国家最新一次峰会上,成员国支持引进作为通过SWIFT系统支付的替代方案的统一结算系统的主张。
另一个问题是加密货币本身多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换工具,而是被用来记录各方的债务。根据最严格的要求,加密货币可被认为是一种易于从一个法人手中转交给另一个法人,并确认具体数额债权和债务的数字文件。金融数字化也可以在这方面实现。在完成跨境交易后,加密资产将被转化为本币,本币仍然是一个国家内部唯一合法的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