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泰国遭到外交惨败

美国在泰国东盟峰会期间没有参加两个论坛。美方此次向东盟峰会派出了有史以来级别最低的代表,进而招致公开报复性行动和隐晦的批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勤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现在东盟国家就美国对东盟态度以对称反应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不满今后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Sputnik

东盟并没有原谅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次蔑视邀请并且错过了地区领导人峰会的事实。这里指的是东盟-美国峰会和东亚峰会。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的级别,坦率地讲,并未让其他参与者满意。新加坡《海峡时报》写道,考虑到其他国家都是最高领导人参加,代表级别较低“被视为一种侮辱”。该报同时指出,印度、中国、日本和俄罗斯都派出了本国的总理。

特朗普致函邀请东盟领导人赴美参加“特别峰会”
七个东盟国家的领导人,包括新加坡总理,没有参加美国代表出席的会议,而是仅派出了外交部长。峰会以失败而告终。泰国、越南和老挝即使派出了最高级别领导人参加会议,也无济于事。了解这些会议安排的人很快得知,为何会有这三个国家参加:泰国是今年峰会的主办国,越南明年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而老挝是目前东盟与美国关系的协调国。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根本不可能不亲自列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布莱恩仍在强调美国“对东盟朋友、盟友和伙伴的坚定承诺",听起来不仅显得苍白,且又不能令人信服。此番表态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托辞,因为东盟领导人不参加首脑会议的决定已经被解释为是他们对美国不重视该地区的强烈谴责。就连特朗普在会面时亲自邀请东盟领导人参加“特别峰会”,也没有挽救这种局面。大多数东盟领导人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暗示他们不接受对其峰会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厦门大学东南亚中心的专家王勤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参加东盟峰会的代表的级别较低,也将反映在双方今后的接触中。

王勤教授说:“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把与东盟的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对东盟有一系列非常明确的方针和措施,包括E3计划,也有清晰的规划。可以说当时的双边关系非常密切。但是自特朗普上任后,便采取‘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对东盟的态度模糊不清,到目前为止依然如此。那么东盟在这一问题上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从东盟推出的‘东盟印太展望’可以看出,东盟国家明确表示在中美战略博弈中,他们不选边站,保持中立的态度。包括在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合作项目中,东盟也是以自己为中心。我想,东盟最近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在此次的美国-东盟峰会上也有所体现。就东盟国家派外长出席会议而言,‘降级’也是美国首先开始的。东盟国家感受不到美国的诚意和重视,作为回应表达不满,自然也会随之‘降级’。另外,东南亚国家向来在大国间保持平衡外交,从中获取利益,这是他们一贯奉行的政策方针。”

东盟十国中七国领导人未出席东盟-美国峰会
继东盟国家领导人之后,东亚峰会的与会者也明确表示,他们就美国对峰会缺乏适当关注表示不满。东亚峰会将于11月4日举行,届时将有10个东盟国家、中国、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总统或总理参加。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无疑显得“另类”。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东亚峰会应坚持成立之初的“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也许并非偶然。新华社注意到,他的讲话获得了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如果说美国在参加泰国系列活动中无疑遭到外交惨败的话,那么中国则在本国对外经济外交的一个优先领域获得了突破。中国支持的关于建立《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文本的谈判已经完成,RCEP的15个成员国在其联合声明中宣布。关于进入彼此市场的实质性谈判业已完成。现在将加速协议的最终文本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在2020年签署。
联合声明指出,印度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RCEP所有成员国都希望以满足各方的方式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方愿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与各方一道,继续协商解决与印度谈判中面临的问题,欢迎印度尽早加入到协定中来”。

俄罗斯战略问题研究所专家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认为,中国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他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中国是东亚一体化的发起者,联合各方保持地区统一的领导者,并且知道没有印度,这种融合将是不太完整的,因此中国采取主动。我相信,作为一个成熟的谈判者和一个非常伟大的实用主义者,它会找到与印度进行共同对话的语言和令人信服的论据,让印度加入RCEP。”

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专家认为,RCEP谈判的完成完全符合亚洲经济和政治融合的趋势。这是本区域各国在其他领域实现经济一体化和加强合作的基础。作为主要经济伙伴的印度可能有自己的观点,但最终会加入这一共同协议。否则,它将不得不单独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但这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