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阿根廷达成“里程碑”豆粕协议

中国和阿根廷向美国发出信号:大豆市场没有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拉丁美洲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哈尔拉缅科在接受俄罗斯卫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前主任、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王萍教授认为,有关中国和阿根廷的豆粕协议存在一些政治因素的说法略有牵强。
Sputnik

美国试图在拉美与中国打贸易战
中国首次允许从阿根廷进口豆粕。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和世界上最大的豆粕出口国于9月11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式达成协议。从2020年起阿根廷大豆农民和加工商将在获得必要的许可证后向中国发货。

中国市场对阿根廷企业开放新的领地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两位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并非偶然。王萍教授称签署该协议是"中阿经贸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王萍教授说:"若说中阿此次经贸合作与政治因素相关,我认为略有牵强。因为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本身就是建立在市场选择基础上的,是很正常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其本身都具有选择性。我认为至少对阿根廷来说,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阿根廷的经济一直不大景气,无法摆脱经济衰退。那么在此时中阿经贸合作取得新的进展,对阿根廷的经济发展肯定会起到推动作用。至于其他的拉美国家,我认为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同时也是中国向他们释放出的经贸合作信号,毕竟中国拥有很大的市场。此前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就已经在进行了,比如智利。众所周知,智利不是粮食、畜牧产品的生产大国,其本身不具有这种资源,那么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他们一直采取非常灵活的方式,挖掘自身的优势,以便能够打开中国的贸易市场。像目前我们从智利进口的红酒、车厘子,还包括墨西哥的鳄梨,我觉得这些都体现出拉美国家一直在挖掘和进一步开拓中国贸易市场、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之前阿根廷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并没有产生新的亮点,那么这次很显然在这一点上,是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

经过20多年的谈判,就阿根廷豆粕进入中国市场达成一致。在此期间中国一直是阿根廷大豆的主要买家。但对阿根廷豆粕,中国市场一直关闭。中国在养猪业中使用自己的豆粕,以保护本国生产商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美贸易战加强了阿根廷在世界大豆市场的地位,同时也促使中国扩大大豆进口渠道。

关税战 – 为美对华出口埋下的一颗地雷

亚历山大·哈尔拉缅科认为,正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阿根廷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的突破。

他说:"就不久前阿根廷总统马克里还以亲美政治家而闻名,经验丰富,且本人同特朗普家族关系不错。但突然在最近几个月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至少应该说开始冷淡。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阿根廷领导层实际上已经公开指责华盛顿针对阿根廷--美国的多年战略伙伴搞大规模经济破坏。结果比索对美元汇率数次急剧下降。阿根廷的通胀水平现在在该地区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委内瑞拉。"

亚历山大·哈尔拉缅科认为,阿根廷别无选择,只能面向中国。除了与美国的关系冷淡之外,与马克里政府希望看到的经济发展前景有关的所有其他途径也都遇阻。包括欧洲议会很有可能不会批准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寄予太大希望。在此背景下阿根廷只能去寻找并依赖它仅有的唯一的自然储备--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阿根廷政府认为,让本国豆粕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个历史性大事件。阿根廷谷物出口商商会"CIARA-CEC"会长伊迪格拉斯表示,"该协议是历史性的"。但他并不指望第一年就能向中国出口大规模豆粕。他说:"但对我们来说,2020年市场上出现2-3万吨,从增强相互信任并扩大规模角度出发,仅具有象征意义,"英国路透社援引他的话报道称。

虽然阿根廷农民欢迎与中国签署的协议,但美国生产商对此则大为恼火。路透社援引在爱荷华州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农民罗恩·赫克(Ron Heck)的话报道称。"当然,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这一点,"他说。这位农民估计,为了不购买美国的农作物,中国可以为阿根廷豆粕支付比世界市场价格更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