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等回应已让美国猪肉和牛肉对中国进口商来说变得非常昂贵。法新社援引肉类贸易公司PMI Foods上海经理Zhang Lihui的话报道称,鉴于昂贵的美国牛肉,他的公司将购买更多的澳大利亚、南美和加拿大牛肉。PMI Foods从关税战一开始就已经停止进口美国猪肉。法新社还注意到中方有关美国农场主永远不会再夺回在贸易战中失去的市场份额的声明。至今仍然很难预测贸易战将给许多部门造成怎样的后果,但是分析人士已经警告说,美国将失去相当大的在华商业利益。
拉美研究所专家彼得·雅科夫列夫认为,拉美能很容易取代美国对华的肉类和大豆进口,而美国的政治施压未必能奏效。彼得·雅科夫列夫说:
"当然,美国完全有可能企图施压或威胁。我们经常看到它这样干,但我还是认为,拉美在这方面的立场更坚定,它未必能轻易成为政治威胁和施压的牺牲品。原则上,阿根廷、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都拥有扩大生产和出口大豆的潜力。在涟源不断供应中国这种商品方面,存在一些港口和道路的通货能力,但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包括借助中方日益扩大的投资。美国实际上是在限制自己同中国的贸易规模。它促使中国更大力度地挺进拉美。该地区能完全满足中国大豆和肉类的需求。由此可见,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有望转向拉美市场。"
Sovecon分析中心经理安德烈·西佐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将来俄罗斯也可以大幅度增加对华大豆出口。为此俄方应向中国提出生产与加工非转基因大豆方面的合作计划。该计划的履行或将双方的大豆贸易规模提升至数百万吨。然而,为此还需要升级改造远东的基础设施,而中方应当解决不是进口袋装而是散装大豆的问题,就像全世界所做的那样,安德烈·西佐夫指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飞彪认为,进口替代问题对中国来说完全可以解决,但同时会产生一些问题。徐飞彪说:
"中美贸易战如今已经进行到第二轮。由于中美经济互补性非常强,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一定是双输。美国在自然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方面是有比较优势的。谈到中国进口相关产品的替代国问题,在大豆进口方面,的确可以从拉美和俄罗斯进口,但是美国的产业不仅局限于该国本土,在拉美也同样有美资介入。此外,在猪肉进口方面,中国对猪肉的需求量非常大,很难在短期之内找到其他进口国来迅速替代美国。这对其它国家的猪肉供给能力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总体而言,尽管中国在替代美国进口产品上有一定的回旋空间,但是代价和成本也是很高的。"
据西方媒体报道,满载7万吨大豆的美国"飞马峰"(Peak Pegasus)号货船在大连港已停留一个多月,周日开始卸货。根据了解此情的匿名消息人士的消息,收货人是国企公司中储粮。另两艘载有美国大豆的货船Star Jennifer和Cemtex Pioneer,已经在中国海岸抛锚数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