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相秒也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陈相秒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最重要的目标是美国想在南海维持自己的地位,也是针对中国的"反介入"采取一种反制措施,以确保其在南海的自由行动。
陈相秒说:"关于美国是否打算采取更强硬的举动,其实这个话题在美国国内已经说了有两年之久了。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国内就一直有声音觉得‘航行自由'已经无法遏制中国在南海的扩张。美国也确实是在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推行南海‘航行自由'的常态化。不需要经过总统的特报特批,而是通过年度计划将南海巡航常态化。这次把中国的海上民兵和海警船只都视为中国军舰,其实是一种更为强硬的态度。美国一直认为中国海上民兵这一部分的管理是不明确的,一方面它是民事船只,但是另一方面,美国认为这些船只是带有准军事色彩的武装力量。而中国与美国在南海的博弈斗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民兵来实现对美国航行自由的限制,美国军舰进入中国南海岛礁附近是通过渔船来及时发现的,同时我国的渔船也会进行一些干扰,所以美国认为这些船只是在配合军方进行军事活动。"
"其实海上民兵是民事力量,只是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它遗留了一部分动员性的特征,即在紧急情况下它可以受军方统一的调配。一般情况下,它就是民事船只,所以美国很难判断它什么时候是民事船只。而美国这次这么强硬的表态,实际是在向中国和国际社会释放一个信号,之后如果在南海遇见这类民事船只,美国会以这些船只是否配合军方的行动,是否带有军事色彩来进行判断。军舰是不可能对民事船只采取措施,这是违反国际法的,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的。此次说明之后,美国可能会在实际行动中有更多的操作。"
"第二点,我们应该和美国进行探讨,未来中美的军事力量和民事力量在南海相遇时,危急情况应该如何去管控。军舰之间有一个《海上意外相遇安全行为规则》,但是海警、海上民兵和军舰之间是没有的,所以一旦我们的民兵船受到威胁,美国采取一些措施,这必然会上升到更激烈的对抗。所以在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建立安全行为规则、事后危机的处理机制是很重要的。"
"目前中美军队之间是有一个沟通热线的,但是海警和民兵跟美国军方之间是没有沟通机制,所以信息如何处理才能防止海上偶发事件的误判是非常值得进行探讨的问题,应该形成一个共识,关于如何进行信息通报,以避免误判。"
"此外,同时还要加强对南海海警和渔船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因为渔船的行为是经济行为,有自由和流动性,从某种层面上来看是不受政府严格管制的,但是它很有可能因为在某个领域的生产作业引起美国的误判,从而产生冲突,所以对海警和渔船的行为在合理范围内的约束,无论是海上生产作业、维权执法,还是海上渔业生产的规范,是我们应该去做的。因为中美之间一旦在南海发生大规模冲突,后果是不可估量的,而往往大的军事力量的对抗和冲突就是从小的经济事件开始的,所以为了遏制住这个风险,有必要进行行为规范。"
正如北京大学的专家们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指出那样,"中美海上战略竞争日益凸显,南海已成为双方海上战略角逐的前沿"。在这些条件下,要求每一方表现出最大程度的克制,使南海地区不会变成一个热的冲突区。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社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