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激经济增长是否可能导致债务违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报告中说,中国经济刺激措施可能加快今年的增长,但这些措施将制造更多的经济失衡。报告中指出,税收减少将为本已过度举债的地方政府财政制造额外的负担。因此,从中期前景来看,就产生了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威胁。
Sputnik

中国政府今年3月宣布,明年将减税2万亿元(约合3000亿美元)。这项措施被视为是刺激商业发展和维持经济增速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问题在于,所有的社会债务、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这一切就完全落在了地方政府的肩上。这样,预算赤字就会增加,今年中央政府的预算赤字天花板甚至也已经升至GDP的2.8%。

此前地方政府靠卖地收入来弥补"头寸不足",但最近不动产市场遇冷熄灭了开发商们对新项目的兴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是地方政府的第二种收入来源,它事实上为了地方政府的利益而举债,但这种做法遭到中央政府的积极打击,因为它无助于客观评价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的确,地方政府现在获准发行专项债券,2019年专项债券的总价值不该超过2.15万亿元(约合3200亿美元)。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这项措施只能暂时活跃市场。

经合组织报告:经济再平衡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但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中国地方政府本来已经过度举债。按照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的,地方政府仅隐性债务就已经积累到了40万亿元(约合6万亿美元)。这之中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所借的未返还贷款,以及通过信贷机构的其它暗箱操作所获得的资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已经不能再进一步积累债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黄卫平(Huang Weiping)不同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析师们的观点。他说,哪怕考虑到标普全球评级的评估,中国地方政府累积的债务水平仍然处于国际标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黄卫平说:"如果根据官方财政部发的数据,截止到一月底,也就19.8万个亿人民币。就算按照标准普尔的6万亿美元来算的话,其实就是大概40万亿人民币,40万亿人民币加上中央政府的,实际算下来,中国总的债务负担基本还是在欧盟规定的60%界限以内,还没有超过。因为按照欧盟规定,每年的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三个百分点,另外,总的外债余额不超过GDP的60个百分点,那么国家的债务是安全的。现在中国,应该说,至少政府公布的数字是在这个安全范围里面的。"

黄卫平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采访时指出,即便个别地区的债务负担急剧上升,但当局及时叫停了耗资巨大的项目,以停止积累债务。从原则上来说,专家不排除地方政府在某个时刻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但黄卫平强调,即便如此,仍无需惊慌失措,因为所有这些债务都有资产来保障。

经合组织下调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

他说:"像经合组织之类的组织有一个误区,中国借债,尤其地方借债,跟欧美国家不一样。欧洲、美国借债是过日子,花了就没了,中国借债是为了搞建设。中国地方债的背后都有资产。中国政府在世界上的资产是最多的,所以一方面确实大家看到了债务的累积,另外一方面没看到中国用这个债形成了非常大量的资产。中国政府现在手里边净资产相当大,这大概是现在发行这些债券的底气。所以从债务这个角度看,经合组织这些研究人员对中国也是不是特别了解。而且资产都是基础设施,是为将来的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的。总之,中国人发债不是为了吃喝玩乐,是为了搞建设,不是花完了就没有了,而是形成了净资产,这点上和西方截然不同。债务违约完全可能。比如,贵州省现在一共建造的公路近三万多条,因为当地是山区,不可能一下完成,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债务负担和相应的违约,但应当从长期看,不能看一年。从长期看,净资产发挥作用之后,这个问题不是太大。而且我们是这么做的,如果一个城市的债务负担超过了他地方生产总值120%的话,就算进入危险,就不让修地铁了。现在中国4个城市的地铁项目中止就是因为地方债已经超过了GDP的120%,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已经处在危险线上了,处在危险线上就进行处置了,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2008年,为了规避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向本国经济注入巨量信贷资金,占当时国家DGP的12.5%。这笔资金往往被注入从经济角度来说效率不高的各种项目,从而造成了结构性的失衡,导致未返还贷款积累。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相信:未来不会再有"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尽管中国央行已经多次下调债务储备的标准,未来多半还将再度下调,但目前还谈不上降息。按照中国国务院不久前的声明,将主要通过财政手段实现刺激,货币政策也将保持温和。只可能对专门小组实行局部放松,它们主要旨在下调小生意的融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