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开邦省长吴尼布(U Nyi Pu)在内比都对记者们说,项目将给国内最贫困地区之一的若开邦带来就业岗位和“长期发展”。
中国在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马耳他实施联合项目时,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是“瓶颈”之一。皎漂港建设协议,是双方为了共同利益找到相互可接受决定的范例。
中国社科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专家刘晓学(音译)认为,项目进展速度慢,是仔细规划和相互讨论的结果,这将促进项目的长期成功。《环球时报》援引专家的话指出。
可以期待,针对另一个多年束之高阁的项目,双方也将体现出弹性。这条铁路,将把云南省和孟加拉湾沿岸连接起来。10月末,两国国有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和缅甸铁道部签署了从缅甸木姐muse) 到曼德勒(Mandalay)铁路区段建设预可研协议。
在中缅合作有进展背景下,又传出马耳他新政府有意重新审议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想法。其中包括,有未通过招标秘密签署的项目,可能抬高了价格。这些合同,有可能把马耳他所欠中国债务再增加30亿美元。而中方认为,标价少了2倍。
“所有这些,都与中国海外投资特点有关。但另一方面,此类情绪,是本地区地缘政治局势的结果。”莫斯科大学专家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这样认为。
他说:“这个庞大区域,正成为中美地缘政治对抗的舞台。比如,美国声明建立印度洋-太平洋统一指挥体系,这并不意外。很自然,美国和西方国家,对限制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感兴趣。中国将印度洋和从海南岛到非洲东部海岸看成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断增长的主动性,首先引发西方国家的对抗。而印度,也对中国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活跃度不感兴趣。”
在此氛围中,不可避免地,外部将对该地区施加压力。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这样认为。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在马耳他,令人意外地亲印度观点的人就任总统。很自然地,他将重新审议前任总统在位时签署的合同。再有,缅甸从奥巴马第一任期开始,就成为美国政策中的“一块肥肉”。现在,西方国家想把这块肥肉从中国的影响中夺过来,将其纳入自己的政策轨道上。因此,全球各种政治势力争夺在本地区影响力,这点,肯定对中国公司参与的合同项目有影响。
鲍里斯·沃尔洪斯基还强调,即使这些合同被重新审议,但中国投入巨资和其它资源的“一带一路”长期政策,改变其趋势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