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utniknews.cn/20241217/1063217621.html
中非为2025年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非为2025年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维护地区安全、确保政体稳定、加强经济一体化、推动单一货币以及发展成员国间贸易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第65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 2024年12月17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12-17T14:43+0800
2024-12-17T14:43+0800
2024-12-17T14:43+0800
非洲
中国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会议
评论
合作
援助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44/93/1029449322_0:125:2127:1321_1920x0_80_0_0_f231abe2ea051436eee95572c2aba3ad.jpg
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峰会上还审议了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退出该组织的问题。这三个国家组成萨赫勒国家联盟,并决定于1月29日退出西共体。他们将利用这个新平台来重置与该地区组织的关系。峰会给了他们六个月的过渡期(7 月 29 日结束),以说服他们重返该组织。截至2024年12月,西共体其余成员国为贝宁共和国、佛得角、科特迪瓦、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多哥。2024年,中国与这些国家以及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关系并开展了多元化的合作。同时中国也正在推动旨在促进西共体发展的项目,提升其威望。中方已向该组织保证,2025年将在阿布贾建成世界一流的西共体总部。中方将为该项目投资约3160万美元。中国在非洲政治和外交投资的最新项目之一,就是中国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设非洲联盟总部。2024年中非双边关系水平继续得到提升2024年中非关系的主要政治成果是高层的频繁接触以及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峰会。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青海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这些事件将中非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中国与非洲合作有助于加强南方国家团结刘青海专家指出,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为2024年加强中非政治接触做出了贡献。中国正在兑现推动与非洲国家贸易的承诺2024年12月起,非洲33个最不发达国家与中国贸易实行零关税政策开始生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首次宣布了这一消息。自2003年以来,中国一直对非洲实行类似的优惠政策,允许从许多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免税进口190种商品。其中包括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毛里塔尼亚、几内亚等国。2021年,中国为非洲农产品提供了绿色通道,加快通关速度。根据来自北京咨询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的数据,中国目前从非洲进口约140种商品,包括大米、小麦、糖、棉花、烟草和木制品。刘青海专家就此评论道,中国这个大市场对非洲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与中国合作有助于非洲克服全球危机带来的后果世界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全球安全领域的挑战以及西方阻碍中非合作的企图,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2025年中非合作项目的实施进程。刘青海专家认为,中国有潜力成功应对中非合作面临的新的挑战。中国的崛起给非洲带来难得的机遇,也是双边合作的强大动力中国与西方不同,是根据非洲所需与非洲开展合作,并实施有助于克服殖民历史以及帮助伙伴国家长期而不是短期利益的项目。中国计划未来三年将向非洲提供507亿美元的金融支持,其中包括贷款和投资等各类援助。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宣布的。2021 年中方在论坛上宣布对非拨款 400 亿美元,而在2015 年和 2018 年的两届论坛上分别宣布拨款 600 亿美元。
https://sputniknews.cn/20241018/1062119846.html
https://sputniknews.cn/20240906/1061422344.html
非洲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4
新闻
cn_C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44/93/1029449322_100:0:2027:1445_1920x0_80_0_0_90e6b5411e0834256f74323cf2fbe863.jpg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非洲, 中国,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会议, 评论, 合作, 援助
非洲, 中国,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会议, 评论, 合作, 援助
中非为2025年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
维护地区安全、确保政体稳定、加强经济一体化、推动单一货币以及发展成员国间贸易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第65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
在
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峰会上还审议了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退出该组织的问题。这三个国家组成萨赫勒国家联盟,并决定于1月29日退出西共体。他们将利用这个新平台来重置与该地区组织的关系。峰会给了他们六个月的过渡期(7 月 29 日结束),以说服他们重返该组织。
截至2024年12月,
西共体其余成员国为贝宁共和国、佛得角、科特迪瓦、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多哥。
2024年,中国与这些国家以及布基纳法索、马里、
尼日尔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关系并开展了多元化的合作。同时中国也正在推动旨在促进西共体发展的项目,提升其威望。中方已向该组织保证,2025年将在阿布贾建成世界一流的西共体总部。中方将为该项目投资约3160万美元。中国在非洲政治和外交投资的最新项目之一,就是中国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设非洲联盟总部。
2024年中非关系的主要政治成果是高层的频繁接触以及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峰会。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青海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这些事件将中非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
刘青海专家说:“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北京宣言》和《行动计划》顺利通过,坦赞铁路激活项目签订谅解备忘录。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胜利召开。在峰会上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被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峰会还制定了下阶段中非合作的行动蓝图,通过了加强中非合作的《北京宣言》和《行动计划》,阐明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以及中方未来三年同非方开展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峰会期间,中坦赞三国领导人共同见证签署了《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坦赞铁路开启了激动人心的新篇章。这些成功塑造了国际对非合作典范,展现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时代风貌,是中非合作的主要成果。”
刘青海专家指出,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为2024年加强中非政治接触做出了贡献。
刘青海专家说:“2024年3月该会议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发表了《中非智库关于深化全球发展合作的共识》,又称‘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根植于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开放共赢和共同繁荣等原则,强调了在全球范围内培育包容性伙伴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性,构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全面框架,对于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与此相关的是,8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非洲50国学者,鼓励他们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智力支持。”
2024年12月起,非洲33个最不发达国家与中国贸易实行零关税政策开始生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首次宣布了这一消息。自2003年以来,中国一直对非洲实行类似的优惠政策,允许从许多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免税进口190种商品。其中包括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毛里塔尼亚、几内亚等国。2021年,中国为非洲农产品提供了绿色通道,加快通关速度。
根据来自北京咨询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的数据,中国目前从非洲进口约140种商品,包括大米、小麦、糖、棉花、烟草和木制品。刘青海专家就此评论道,中国这个大市场对非洲来说是巨大的机遇。
刘青海专家接着说:“中国进一步扩大对非单边市场开放,中非规则标准‘软联通’迈上新台阶。在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方表示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在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的基础上,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在经贸规则对接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已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标准互认方面,截至6月底,中国已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摩洛哥、尼日尔、贝宁等5个非洲国家及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签署了8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实现了农业、能源、矿产、交通、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互认和融合发展。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截至6月底,中国已与9个非洲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构和2个非洲知识产权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累计签署25份双边合作文件,中非知识产权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世界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全球安全领域的挑战以及西方阻碍中非合作的企图,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2025年中非合作项目的实施进程。刘青海专家认为,中国有潜力成功应对中非合作面临的新的挑战。
刘青海专家说:“新的一年,中非合作会面临一定波折,但预计能够成功克服以上挑战,其理由如下:首先,以中国与非洲等为主体的全球南方日益崛起,为克服局势不确定性提供了强大保障。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围绕构建公正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日益增强团结合作,在各种挑战面前,全球南方并不畏惧,反而表现出巨大的发展热情,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为双方克服局势不确定性提供了强大保障。例如,2024年9月,在面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时期,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仍有51位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2位总统代表,非盟委员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创历届中非合作论坛新高。再如,在11月8日至19日的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九次峰会上,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会议的核心。峰会围绕 “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 的主题,讨论从贫困、饥饿到全球机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他表示:“此外,中非关系已经上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2024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中国与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层面,并将整体中非关系定位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全天候’原为航空领域术语,指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气象条件的能力。引申到外交领域,‘全天候关系’则用来形容在各种环境和压力下依然稳固的双边关系,中非关系不受国际和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不论是地缘政治冲突还是国内经济动荡,双方合作依然保持稳健与持续,这种关系展现了其高度的韧性和长期性,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
中国的崛起给非洲带来难得的机遇,也是双边合作的强大动力
中国与西方不同,是根据非洲所需与非洲开展合作,并实施有助于克服殖民历史以及帮助伙伴国家长期而不是短期利益的项目。
刘青海专家说:“中非合作主张尊重彼此独立,注重平等互利共赢,为双方合作打造了坚实基础。中非合作尊重彼此独立,主张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注重平等互利共赢,坚持反霸权反霸凌。众所周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期间提出中非合作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既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与弘扬,也生动而具体地彰显了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团结互助的南南合作精神。这些为双方合作行稳致远、走深走实打造坚实基础。”
专家指出:“此外,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非合作日益深化,成效明显,为中非合作注入强大动力。中国经历数十年的发展,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与美国的多年竞争中也丝毫不落下风。中国向来追求和平发展,矢志改革开放。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必将进一步增强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的力量,为中非合作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和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引领下,中非合作的交通、能源及新型基础设施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得以实施,中非双边贸易额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比重已超过20%,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双方农业和减贫合作成效显著,社会合作方兴未艾,民心相通不断深入,质量日趋提高,从而为中非持续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计划未来三年将向非洲提供507亿美元的金融支持,其中包括贷款和投资等各类援助。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宣布的。2021 年中方在论坛上宣布对非拨款 400 亿美元,而在2015 年和 2018 年的两届论坛上分别宣布拨款 600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