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情绪推动全球债市繁荣:如何影响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

© AP Photo / Eugene Hoshiko避险情绪推动全球债市繁荣:如何影响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
避险情绪推动全球债市繁荣:如何影响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8.2024
关注
评论
据了解,投资者正重新涌入债市,自7月初以来,已有超过660亿美元流入固定收益基金。中国专家告诉卫星通讯社,这可能会使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受益。资金或将回流中国,并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此外,美欧陆续步入降息周期,这为中国在独立的货币政策下采取进一步降准和降息提供了空间,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平稳向好发展。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上周股市暴跌期间,美国国债和其他高评级债券出现强劲反弹,收益率降至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最剧烈的波动随后出现逆转,但基金经理们表示,在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下降、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预计将在年底前多次降息的环境下,这凸显了债券的吸引力。
中国股市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6.02.2024
日媒:投资者资金正从中国股市流向美国股市
多国股市8月5日遭遇“黑色星期一”。在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收盘时较上周末的8月2日下跌4451点(12%),收于31458点。此次跌幅是日本股市上的最大跌幅,超过了1987年10月20日美国股市崩盘后下跌3836点的纪录。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和创业板科斯达克指数(KOSDAQ)5日开盘后暴跌,跌幅均超过8%,双双触发熔断保护机制。
根据全球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8月份投资者向美国政府和公司债券基金投入了89亿美元,而7月份的资金流入量为574亿美元,创下1月份以来的最高月度流入量,也是 2021 年年中以来的第二大月度流入量。高等级公司债券已连续10周出现正向资金流入,为四年来最长的连续流入时间。
保德信固定收益(PGIM Fixed Income)全球债券主管罗伯特·蒂普(Robert Tipp)表示:“对抗经济衰退等下行形势的最佳保护就是国债。”
追踪美国政府和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彭博指数自 7 月底以来已上涨 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反映美国股市概况的三大指数之一)则下跌了 6%。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此次债市繁荣是由于经济数据遇冷,市场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避险的表现,因此大量买入美债等来应对。
她说:“在美国经济数据爆冷的背景下,投资者必然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避险,而在这时,国债和其他评级高的债券所具有的保值特性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而在通胀基本回归到2%的区间,特别是在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各国央行通常都会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以刺激经济复苏,像今年以来欧央行和英国央行等央行都已陆续步入降息周期,而美联储预计在9月份也大概率会步入降息周期,而利率下降通常会推高债券市场的收益,这又会导致债券价格的进一步上升,使得债券资产受到投资者青睐,推动债券市场的火爆。”
新的全球金融危机即将来临吗?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7.08.2024
新的全球金融危机即将来临吗?
谈及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中国股市,刘英认为,中国央行采取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降息的背景也为中国留下了更大的降准、降息的空间,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此外,美联储的降息政策还可能有助于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她说:“在过去两年多里,由于美联储加息,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资金流到美国。但反过来,在美联储降息,尤其是更多次、更大幅度降息的情况下,也会带来美元的贬值,资金会更多流向中国及其他资本市场。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股指走升以及人民币的汇率稳定也有积极推动作用,进而回流资金、稳定市场。”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而言,刘英指出,各国的经济增长处于关键期,在外部不确定性和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冲击下,外围货币政策的逐步宽松将降低负面溢出影响,特别是中国近年来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腾出更多空间,将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她说:“具体来说,如果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政策而中国采取降准、降息策略,这实际上就是中美货币政策分化,这种分化可能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资金外流。而通胀回落,特别是美欧经济增长的减缓将倒逼美联储加快降息举措,这将为中国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提供更多空间,有助于促进国内宏观经济的增长、稳定经济,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至于债券市场的前景,刘英预测,欧美债券的繁荣会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但如果美联储停止降息或者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稳定,那么债券市场的热度可能会有所减弱。此外,如果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逐步减少,避险情绪减弱,也可能导致债券市场的表现回归平稳。
全球股市为何崩盘?谁是罪魁祸首?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6.08.2024
全球股市为何崩盘?谁是罪魁祸首?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