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utniknews.cn/20240729/1060676652.html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年7月29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07-29T10:02+0800
2024-07-29T10:02+0800
2024-07-29T10:02+0800
评论
中国
政治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0/1044762217_0:275:1706:1235_1920x0_80_0_0_9172131a3fe7b63fd67169aa2e56d5e9.jpg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战略安排,明确要求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富裕”,即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既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裕;二是“共同”,即不平等程度缩小,全体人民更加均等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和关键指标。现阶段必须认识到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所以不能以牺牲“富裕”而追求“共同”,那将回到“共同贫穷”的老路。需要把共同富裕放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大框架中去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新质生产力通过强调高科技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从供给侧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中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有助于建构现代化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需要体现“共享”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全面、准确和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发展成果更加均等化地惠及全体人民。大量经济学研究表明,新一轮技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机器替代劳动力”的问题,造成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下降,产生替代效应、收入和就业极化等现象,拉大收入差距,这些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新质生产力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需要运用制度重构和政策推动等方式缓解由技术革命性变革带来的收入差距和失业问题,实现共享发展。三、需要筑牢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安全网,避免技术冲击带来返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可能带来替代效应和就业极化效应,造成一部分群体利益受损,甚至有返贫风险。需要为低收入群体编织更为牢固的社会安全网,最大程度上降低技术冲击对部分人群的负面影响。社会救助体系是保障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兜底性、常态化制度安排。未来需要以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为导向,构建分层次、有梯度的社会救助体系,补齐共同富裕的关键短板。在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应当为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就业帮扶,增加就业激励,实现“受助”到“自助”的良性循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扬专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文网所写。
https://sputniknews.cn/20240719/1060497994.html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4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新闻
cn_C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0/1044762217_0:0:1707:1280_1920x0_80_0_0_7900ca7041443095170a561a4e4ec11d.jpg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评论, 中国, 政治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
独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并不等同于传统的技术进步,它是一种抽象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本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全体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新一轮产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机器替代劳动力”的问题,造成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减少,拉大收入差距。新质生产力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需要运用制度重构和政策推动等方式缓解由技术革命性变革带来的收入差距和失业问题,实现共享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战略安排,明确要求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富裕”,即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既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裕;二是“共同”,即不平等程度缩小,全体人民更加均等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经济实现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和关键指标。现阶段必须认识到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所以不能以牺牲“富裕”而追求“共同”,那将回到“共同贫穷”的老路。需要把共同富裕放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大框架中去实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新质生产力通过强调高科技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从供给侧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中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有助于建构现代化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需要体现“共享”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全面、准确和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发展成果更加均等化地惠及全体人民。大量经济学研究表明,新一轮技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机器替代劳动力”的问题,造成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下降,产生替代效应、收入和就业极化等现象,拉大收入差距,这些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新质生产力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需要运用制度重构和政策推动等方式缓解由技术革命性变革带来的收入差距和失业问题,实现共享发展。
三、需要筑牢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安全网,避免技术冲击带来返贫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可能带来替代效应和就业极化效应,造成一部分群体利益受损,甚至有返贫风险。需要为低收入群体编织更为牢固的社会安全网,最大程度上降低技术冲击对部分人群的负面影响。社会救助体系是保障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兜底性、常态化制度安排。未来需要以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为导向,构建分层次、有梯度的社会救助体系,补齐共同富裕的关键短板。在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应当为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就业帮扶,增加就业激励,实现“受助”到“自助”的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扬专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文网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