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utniknews.cn/20240521/1059244102.html
中国能否在亚洲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秩序?
中国能否在亚洲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秩序?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主张建立亚洲整体、不可分割的安全架构,兼顾地区各国的发展利益。今年4月底中国外长王毅访问了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并提出了地区安全问题。《外交家》分析了中国在这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并问道:中国能否在亚洲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体系? 2024年5月21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05-21T23:03+0800
2024-05-21T23:03+0800
2024-05-22T03:00+0800
中国
安全
国际
评论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3/05/1033225401_0:33:3072:1761_1920x0_80_0_0_6fda9b182e72adcf57fa3eff61bcd17d.jpg
《外交学者》的文章写道,构建亚洲各国共同的综合安全架构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因为各国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利益。不过,中国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刚好被亚洲五个地区包围:西部、中部、南部、东南部和东部,所有这些地区都没有主导安全的突出玩家。所以说,中国承担这一角色也是符合逻辑的。实际上,中国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新安全观,这一概念引入了一般安全的概念,随后变成了“不可分割”的安全。新理念弘扬《联合国宪章》的核心作用,强调多极化、多边安全、对话和经济合作原则,构建新安全架构。后来,中国又提出了现代化安全观,并最终以全球安全倡议的形式提出。这一倡议使美国唯物主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失去了其合法性。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将安全与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密切关注非传统威胁;这一倡议很有可能会引起亚洲和南半球国家的共鸣,包括所有对美国建立的安全秩序失望的国家及对美中对峙感到担忧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扮演地区新安全“建筑师”的角色并非易事。首先,中国必须考虑到14个陆海边境“邻国”的角色,这些邻国包括三个大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此外,还需考虑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以及不断扩大的美国联盟网络。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中国必须为四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创建一个共同的安全架构:印度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西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地区新的热点、地缘政治竞争——这还只是中国在引入自己的地区安全体系时可能面临的一小部分问题。中国把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与南方国家看齐。中国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型安全体系,这里面存在着一个矛盾:中国庞大的财力如何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相匹配?毕竟,中国在金融市场上的强大潜力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成为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亚洲地区所有国家是否都准备好放弃自身安全的长期保障者——美国,转而支持中国? 中国必须在战略上为原有秩序提供可靠替代方案。然而,即便如此,中国也将不得不接受一个多元化的亚洲,其中存在着多个力量极,包括反对中国的那些极。
https://sputniknews.cn/20240513/1058999426.html
https://sputniknews.cn/20240518/1059164167.html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4
新闻
cn_C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3/05/1033225401_241:0:2972:2048_1920x0_80_0_0_d183199d786d4cf1b59ad5090304541d.jpg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中国, 安全, 国际, 评论
中国能否在亚洲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秩序?
2024年5月21日, 23:03 (更新: 2024年5月22日, 03:00) 评论
中国主张建立亚洲整体、不可分割的安全架构,兼顾地区各国的发展利益。今年4月底中国外长王毅访问了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并提出了地区安全问题。《外交家》分析了中国在这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并问道:中国能否在亚洲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体系?
《外交学者》的文章写道,构建亚洲各国共同的综合安全架构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因为各国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利益。不过,中国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刚好被亚洲五个地区包围:西部、中部、南部、东南部和东部,所有这些地区都没有主导安全的突出玩家。所以说,中国承担这一角色也是符合逻辑的。实际上,中国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新安全观,这一概念引入了一般安全的概念,随后变成了“不可分割”的安全。新理念弘扬《联合国宪章》的核心作用,强调多极化、多边安全、对话和经济合作原则,构建新安全架构。
后来,中国又提出了现代化安全观,并最终以
全球安全倡议的形式提出。这一倡议使美国唯物主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失去了其合法性。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将安全与发展联系起来,同时密切关注非传统威胁;这一倡议很有可能会引起亚洲和南半球国家的共鸣,包括所有对美国建立的安全秩序失望的国家及对美中对峙感到担忧的国家。
另一方面,中国扮演地区新安全“建筑师”的角色并非易事。首先,中国必须考虑到14个陆海边境“邻国”的角色,这些邻国包括三个大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此外,还需考虑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以及不断扩大的美国联盟网络。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中国必须为四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创建一个共同的安全架构:印度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西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地区新的热点、地缘政治竞争——这还只是中国在引入自己的地区安全体系时可能面临的一小部分问题。
中国把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与南方国家看齐。中国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型安全体系,这里面存在着一个矛盾:中国庞大的财力如何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相匹配?毕竟,中国在金融市场上的强大潜力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成为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亚洲地区所有国家是否都准备好放弃自身安全的长期保障者——美国,转而支持中国? 中国必须在战略上为原有秩序提供可靠替代方案。然而,即便如此,中国也将不得不接受一个多元化的亚洲,其中存在着多个力量极,包括反对中国的那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