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AI技术:数字化缅怀是否可能普及?

© 照片 : 云视图研公司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真实存在的人和虚拟的光学人像。虚拟的光学人像是通过采集真实人物的影像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后生成的。
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真实存在的人和虚拟的光学人像。虚拟的光学人像是通过采集真实人物的影像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后生成的。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4.04.2024
关注
独家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缅怀已故亲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纪念逝者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最近,一种新兴的技术——“AI复活亲人”引起了广泛关注。云视图研公司负责人汪文才告诉卫星通讯社,这种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将逝者的影像数字化,并使人们能够与之互动。尽管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纪念方式,但它可以作为一种寄托情感的补充。
最近,音乐人包小柏使用AI(人工智能)“复活”已经去世的女儿,让数字世界的“女儿”为妻子唱了一首生日歌,这一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使得“AI复活”这项技术备受讨论。

数字化缅怀亲人的新方式

所谓“AI复活”,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逝去亲人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和声音资料输入AI算法模型,从而模拟生成一个数字人形象。
通过这项技术,逝者的形象和声音得以数字化再现,使得亲人能够通过视频、语音甚至实时对话的方式与他们互动,为生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缅怀方式。
云视图研公司负责人汪文才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介绍了寻求通过AI技术“复活”或“保存”亲人形象的实际案例。有些人希望借此缓解悲伤、安抚思念。也有一些人是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亲人过世后,依然能够与其“数字形象”保持互动。

他举例说:“我们有一位客户李女士,她的丈夫由于心梗在工作中突然过世,两人未能好好告别。当时李女士深陷悲痛之中,无法自拔,非常希望通过AI技术再次与丈夫交谈,听到丈夫的声音,以此获得一些慰藉。也有一些情况是提前准备的。比如,有一个客户,他的孩子和奶奶感情很深,但奶奶患上不治之症,时日无多。我们为他制作了一个立体动态的全息数字人,这样奶奶以后就能像在世一样出现在家人面前。这个数字人是三维立体的,因为它是以光的方式虚拟呈现的,所以无法触摸,但看起来栩栩如生。此外,它还可以搭载AI技术,坐在那里与家人进行交流。”

现代科技与传统纪念方式的交融

汪文才指出,“数字复活”是缅怀亲人的一种补充方式,在技术上仍有局限性,目前而言只是传统照片和视频的升级体验。

他解释说:“基于AI计算和多媒体显示的‘数字复活’离大众所想象的‘数字复活’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例如逝者的记忆、说话的风格、价值观、思考方式等等,这些是无法通过AI创建和模拟的。由于达不到这一步,因此也就谈不上‘复活’,只是一种寄托情感的新形态,能够满足部分群体的情感需求。”

除了“AI复活”以外,研究团队还在探索“数字陵园”这种新的方式,也就是不再以墓碑、祠堂、牌位祭祀故人,而是以数字化的影像数据,借助先进的光学显示技术,将故人生前的影像复现出来。汪文才说,如果这种数字化方式得以推广,那么殡葬领域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

他指出:“尽管对使用AI技术‘复活’已故者存在着一些反对声音,认为这种做法不够严肃,甚至可能有一定的冒犯,但当前我国主要人群都受到计算机和新媒体时代的深度影响,因此有可能将这种方式作为思念和缅怀亲人的新常态。当然。传统的清明节纪念方式仍将长期存在,但数字化缅怀有望在未来发展成一种新的方式。”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5.04.2022
多媒体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数字化缅怀面对的争议与挑战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缅怀逝去的亲人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式。然而,这些新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最近,由于有网友用AI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的公众人物,并在网络上发布动态视频,这引发了大众对这一技术被滥用的担忧。被“复活”的公众人物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侵犯了儿子的肖像权,他无法接受,感到不舒适,并希望对方尽快下架相关内容。
针对这一技术存在的讨论,主要分为两派观点。一些人认为,通过AI“复活”逝去的亲人或公众人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失去的痛苦,并提供一种心理慰藉。也有人认为这可能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由于“AI复活”涉及到使用已故人士的肖像和声音,这可能引发法律和安全问题。
微博网友“街头卖艺yi”说:“因为我们知道亲人有一天会离开,所以才会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如果所有遗憾都能被随意填补,那珍惜和牵挂也无从谈起。‘复活’后的亲人讲不出自己的语言,只是用类似声音讲着别人让他们讲的话,一个复读机,‘人’在哪里?”
微博网友“金添Tiannn”说:“这本质上是一种自大的、满足自我欲望的做法。”
微博网友“寻找乐土40030”说:“我觉得挺好的,给活着的人以安慰。”
微博网友“Tout_va-bien”说:“梦里很难出现,即使是隔空的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念,太想见一面了。”
汪文才表示,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尽管“AI复活”可以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但在技术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使用合法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更多的讨论和探索,这不仅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研发这项技术的公司也深感其重要性。

他解释道:“很多人通过电话咨询时,我们都会反复确认是否真正出于心理安慰的需求。对于数据的处理,我们会在本地采用物理方式进行保存,并进行云端备份,对其进行加密,同时也会向客户提供一份副本,共三个备份。然而,客户手中的那份数据是否会被其他机构窃取或用于非法途径,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有情感慰藉需求的人来说,这项技术肯定是积极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难以避免会发生一些个别的消极事件。”

人工智能(AI)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4.12.2023
南京农业大学研发中国首个古籍AI大模型“荀子”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