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晤显示中美关系趋于缓和

© 照片 : 中国外交部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见美国总统拜登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改善中美关系
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见美国总统拜登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改善中美关系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30.10.2023
关注
评论
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见美国总统拜登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改善中美关系。这位中国外交官表示,此次访问美国的目的就是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龚洪烈认为,王毅此次华盛顿之行有助于双方朝着这个方向迈进。龚洪烈专家说:

自去年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以来,美国并没有按照双边商定的政策步骤来落实,导致两国关系不仅没有朝着元首会晤所设定的缓和方向发展,反而持续紧张且日趋恶化。从中方的角度来看,目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最重要议题是需重新回到巴厘岛会晤所设定的方向上,只是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出现这一趋势。但是根据近期中美间的互动情况来看,似乎出现了一种与过去下滑趋势不一样的变化,显示出两国确确实实有在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并且这种趋势非常明显。所以此次访问期间,王毅外长也提出了两国关系‘重返巴厘岛’的路径。按照双方的估计以及所表达的意愿来看,大家所期待的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二次会晤应该是能够预期的。毫无疑问,王毅外长访美以及与拜登、布林肯和沙利文的会谈也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趋势已经形成。总体上,中美对于双边关系重回正轨的意愿都较为强烈,两国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也是较为乐观。”

中美两国将争取在11月11日至17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在旧金山能举行两国领导人会晤。就此达成一致是王毅10月26日至28日访问美国的一个成果。不过从中国外长在与美国官员会面时的表述来看,“通往旧金山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不会出现“自动驾驶”。
王毅同美国战略界人士座谈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9.10.2023
王毅同美国战略界人士举行座谈,共同发出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院长、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中国外长的表态评论道,中国已经非常明确了自己的立场——美国必须先采取几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只有这样两国领导人才有可能举行会晤。阿列克谢·马斯洛夫院长说:

这些步骤包括减少或完全停止与台湾有关的反华言论,停止在技术领域对中国施压。中国也在期待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系,首先是解除对一些中国商品的销售和美国商人在华投资的禁令。迄今为止美国只是避免一些严厉的反华言论,而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从王毅的表述中可以知道,现在的情况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些声明。‘自动驾驶’是指在美国没有采取任何重要措施的条件下两国领导人会面,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因为没有任何中方期待的美方建议。王毅在华盛顿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如果两国领导人举行个人会晤,拜登是否会有一点积极的表态,如果没有这种表态,或者在解决中方关切方面没有取得进展,那么就意味着会晤本身不会出现中方期待的结果。”

王毅此次访美及一系列会面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态度有所改变,美国政府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做出了此番表态 。美方表达了扩大两国外交接触的愿望,但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态度的改变。
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专家认为,中美谈判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他说:

结果当然是可以预见的。由于双边关系没有任何进展,中国不得不试图与美国达成一致并开始更广泛的对话。同时还可以预见,美国未必能做出什么重大让步。拜登政府执政时期不会有什么重大改善。拜登离开白宫后也不一定会发生这种情况;相反,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大。美国看到局势可能对自己不利。奇怪的是,美国介入了中东冲突。中国坚定认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必须停火,而且中国的立场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虽然形式上它被称为‘中东倡议’,但联合国最终文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中国提出的。中国也因此加强了自己的外交地位。如果美国减少对中国的压力,那么中国的实力会更强。美国现在不会让中国的实力增强。 此次华盛顿的一系列会谈就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分歧和矛盾,但中美双方已经认识到保持对话的实际性和必要性。显然,筹备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工作就是超此方向迈出的一步,但能否成功只能由峰会本身来证明。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8.10.2023
王毅同布林肯举行会谈:双方将为实现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而共同努力
新闻时间线
0